邓石如(1743~1805) 去世当年所作罕见隶书

图录号: 71

估价RMB: 800,000-1,000,000

成交价RMB: 1,495,000(含佣金)

71
邓石如(1743~1805) 去世当年所作罕见隶书
纸本 立轴
1805年作
识文:雅歌吹笙,考之六律。八音克谐,荡耶反正。奉爵称寿,相乐终日。于穆肃雍,上下蒙福。长享利贞,与天无极。
款识:嘉庆十年岁次乙丑夏,临汉碑一段于皖口僧庐之北窗下,顽伯邓石如。
钤印:邓石如(白) 顽伯(白) 完白山人(朱) 家在四灵山水间(朱)
签条:邓石如隶书神品。
鉴藏印:绎明鉴赏(朱)
说明:邓石如为黄易金石友人。
安思远旧藏。
本轴作于邓石如去世前数月,即1805年,时其63岁。款识中“皖口僧庐”应是位于安庆城西的天花禅院。天花禅院是其晚年与友人切磋书法技艺的重要场所,其徒弟僧悟本为之特辟憩息之所,后人题曰“完白馆”。时任安徽望江知县的师荔扉便是此禅院的常客。师荔扉十分迷恋邓石如的书法,每每来皖必至此探访,正如其诗中所言:“凡度僧庐坐,徘徊不肯离。”
邓石如是乾嘉时期推动帖学向碑学转变完成的关键人物之一,其在篆书、隶书及篆刻方面的贡献居功至伟,影响至今。促使邓石如篆隶造诣日深、名声愈大的原因之一是其与当时官员、金石学家等人之间的交游,黄易便位列其中。
黄易小邓石如一岁,二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经梅镠介绍而相识。据二人往来信札可知,乾隆五十五年(1790),二人于山东济宁会面,相谈甚欢,并且在分别之后互有投赠。是年冬,邓石如游历至山东济甯黄易处,与黄易作竟夕清谈,观其所收藏的金石碑刻。二人的谈话内容当是围绕金石、书法、篆刻等,故在信中云“翰墨缘”也。临别之际,黄易复赠车资为邓石如助行,并托请邓石如为其治印两方、转寄物品给梅镠。或许是作为报答,黄易许诺邓石如代为寻觅申兆定翻沙摹刻的瓦当拓片,并拓寄武梁祠画像石拓片等。虽然信中提及的两方印章已佚,但这却是乾嘉时期徽(皖)、浙两派印人进行篆刻交流的重要证据。
DENG SHIRU RARE CALLIGRAPHY
Ink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Dated1805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
132.5×74.5cm
RMB:800,000-1,000,000
作者简介:邓石如(1743~1805),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其“以篆写隶、以隶写篆”的理念更是独步书坛。篆刻上,巍然崛起,高举“印从书出”大旗,开创“皖派”,与浙派鼎足。在清代书法篆刻史上影响深远,下开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人之风气。
鉴藏者简介:安思远(Robert·Hatfield· Ellsworth,1929~2014),美国收藏家,早年毕业耶鲁大学,专修中文,19岁涉足中国文物,成为中国文物收藏家。是美国及整个西方艺术界公认的最具眼光和品位的古董商兼收藏家,有“中国古董教父”之称。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