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吴德昇,刁人雕玉
时间:2012/12/05 作者:石 梓 来源:西泠拍卖


吴德昇 华滋春满
材质:新疆和田籽料
规格:180×128×54mm 1200g

让吴德昇在玉石堆里正经起来,这似乎是一张不太敢打的包票——他骨子里追随一种中国人的世俗性。然而这种中国文化中的大俗,经过精工,再拌些诙谐进去,就将俗文化里可恶的一面,变成了一副可喜的眉目,迸出了智慧的火花,也在形态上雅致起来,仿佛不再是东北的“二人转”,而成了“德云社”的郭德纲——针砭时弊、体贴民情、雅俗共赏,撑了大场面,登了大台面,即便是极易惺惺作态、拿捏腔调、自诩文人的家伙们,也无法将这样的玉雕推却出去——其中自是有些情不自禁的欢喜。

吴德昇刁钻,他是故意的,这点儿简直让那些一定要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开美声腔听交响乐走高雅路数的一派,恨得牙根儿痒痒。吴德昇就是故意要在这被奉为中华文化精魂的玉石上头,做出一副戏耍相,让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的正经八百、高高在上,在世人面前放松下来,抖落一身金漆泥塑的桎梏,展现出真正活人的证据。他凭借一堆罗汉,在上海滩创出“罗汉三杰”之一的万儿来,就让这故意,有迹可循。

罗汉(佛教中阿罗汉之中国民间简称)在中国人的心里,似乎远不似菩萨、佛陀那般端坐莲台、严净慈智,这或许是因为在佛法中,阿罗汉只是刚刚破除执着,尚未抛却分别,没有证得大智大慧的缘故。中国人的民族性情里,十分具有诙谐性,这种诙谐令人能屈能伸。屈,能将自己自嘲进缝隙里,伸,也敢于蹬鼻子上脸——既然证得阿罗汉果的济公可以是个癞头和尚,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那其他罗汉们于形象上,恐怕也都是些走街串巷、深入民间、带些嬉笑怒骂近在眼前的普通嘴脸,比不得菩萨、佛陀远在天边了——谁让您只是证得个小果,并没大彻大悟呢。

以济公为首的这种颇为喜兴的罗汉形象,于中国民间深入人心,同时也成为吴德昇表达民族性、世俗性的拣选目标。以他的《十八罗汉》为例,大多是些张口呲牙的嬉笑面孔,好不容易有个把忧国忧民或脸面庄严的,却又要么是头肥身圆,离不开酒葫芦,要么是耸肩耷背,骨瘦嶙峋,把这十八罗汉换称十八老汉,也不为过。

表面上看,吴德昇将罗汉形象世俗化,似乎对佛法是一种不恭,但实际上此举正是深得佛法感应精髓。仔细罗列印度的阿罗汉,恐怕实在找不出甚么如济公般的形象——佛经里从来都挂着阿难尊者、目犍连尊者等人的“尊者”名号,而造像上也都是些慈悲、苦行或神通、健硕的样貌。所谓有感才有应。印度一向富有敬重苦行僧人的传统,自然造作出的都是张口说法、闭口求教的释门弟子,法相庄严。而中国人有着大雅大俗的文化,于是佛法到得中土,也就随缘方便、入境随土,将大雅的重任,留给佛陀、菩萨,至于罗汉们,就只好委屈些,演绎出许多嬉笑怒骂的角色来。如此,才能变成中国人的同道,弘法才有望。吴德昇,刁,正钻了这个空子。

然而吴德昇竟将刁钻又升了级,变作大胆。于近作中,他居然将这种世俗的特色,也转向了菩萨——虽然隐晦,却毕竟真下了手。以白玉摆件《华滋春满》为例。一尊观世音菩萨,一个善财童子,组合起来讲述了一段《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然而这尊菩萨,沿袭了唐朝佛教人物造像圆润饱满特点的身段与面容,虽然还算规规矩矩,手持经卷,足踏莲花,正襟危坐,法相庄严,但怎么看都太素了些。

在佛家经典中,佛菩萨的法相庄严,并非只是眉目形容之间——眉目形容只是相,庄严法还并没透露出来,伴随上许多表法的饰物来装饰衬托之后,“庄严法相”四字,才得齐全。于是几乎所有的印度佛教造像中,只有佛陀稍简略些——因其已抵达究竟根本,证得无法之法,不庄而严之相,而菩萨、阿罗汉等造像,均是伴随着众多的表法装饰,尤以菩萨为最——璎珞、华蔓、数珠等表法之物,遍布全身。即便是汉化菩萨,也是凤冠霞帔、璎珞宝珠等物,佩戴不少。而吴德昇刻刀之下这尊观音,却几乎没有任何配饰,除了头顶一尊阿弥陀佛之外,与普通唐代妇女,竟似没有几分差别。发髻更是一改前突压住额头的一般佛菩萨造像特点,生生推后了许多,露出大半个圆硕饱满的额头,女性特征变得极为明显。

虽并未像罗汉那样谐趣起来,但吴德昇将世俗性植入菩萨造像的这种尝试,也堪称大胆。而实际上此种举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早有先例可循。小说《西游记》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沈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中有一段观音菩萨的形容,就令人拍案叫绝。

只见那菩萨:独坐紫竹林,席地衬残箬。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不知这尊观音比之吴德昇之观音,其世俗性的一面如何?简直就是家庭妇女哩。

果然,作者借猢狲之口直言:“菩萨今日又重置家事哩!怎么不坐莲台,也不妆饰,在林里削篾做甚?”而八戒、沙僧的言语更是直白:“师兄性急,不知在南海怎么乱嚷乱叫,把一个未梳妆的菩萨逼将来也。”明清戏曲理论名家黄周星曾在此评点道:形容如画。

倘若文字的神妙,只是教人咋舌称奇:这样的菩萨尊容,实在难以想象,难描难画,况且谁敢下笔?那么如今,大胆吴德昇,便在他的玉雕中,将这令人叫好的世俗观音,刻划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