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先导·关良——妙趣横生的艺术大师
时间:2021/07/08 作者: 来源:


关良的画,每一幅都让人觉得妙趣横生,看似稚拙的画风却饱含着画家深厚的绘画功底和画作背后的故事。

西泠拍卖继二〇一七年推出“良公自珍”和二〇一九年推出关良“高妙传神”专题之后,承蒙关良家属和广大藏家的长久支持,于二〇二一年春季拍卖会再次推出“世纪先导·关良”专题。

本专题精彩呈献良公油画、彩墨作品数幅,内有著名的“德国风景”系列油画作品、独具风貌彩墨戏剧人物画和花卉静物彩墨丰富动人之作等,为我们带来了一个较为全面展示艺术家丰富的笔法特点和艺术风貌的小画展。

关良的绘画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二,其一,绘画风格鲜明,极具东方意韵,他的油画、水墨、水彩作品,皆有一种源自血脉的民族的味道。他巧妙地食洋而化,逐步画成了没有矫饰、虚伪和华丽的关氏“中国画”,自成风格和体系。



关良在作画


其二,良公画中的那种拙朴与稚美,实则是由“巧”到“拙”的境界的提升,来自于他对老子“大巧若拙”的艺术追求。看似选择了生疏的绘画语言,实则完成了个人风格的蜕变,具有极强的个人辨识度。这种“巧”,理为“大巧”;从这种美学观来说,其又体现了道家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所以关良的艺术追求,是在他的画中直指人性的本真,把人性中最朴实、自然、天趣的“拙”美体现出来。

 

看良公的画,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的美、世界的美、自然的美、笔墨的美、戏曲的美、人物的美、事物的美、童趣的美,最重要且珍贵的是画家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以及看画人那颗被深深隐藏的纯真而热烈的童心。


一、德国风景油画


在《关良回忆录:东德记游》中,画家曾写下这样的语句:“为了使我们了解德国,特配备了汽车、驾驶员和翻译。我们奔驶在易北河蜿蜒流经的土地上。车窗外只见绿、黄相间的田野,郁郁葱葱,这是一片片蓄草养牛的牧场草地,草场附近又总有一丛丛浓郁稠密的小树林,青翠碧绿,生气盎然。这里,田园式的宁静气氛,令人陶醉的清新空气和具有独等风韵的德意志农村田野,古朴庄穆的建筑物……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激涌起了我们的创作热情。”


1957年,我国文化部为中德文化交流签订协定,特派李可染、关良等作为代表团成员远赴东德访问。在德期间,关良深受当地充满西方风情的风景所感染,创作了一系列的德国风景作品,并始终由自家珍藏。此前“高妙传神”专题所呈现的两张油画亦为此系列的作品,首现拍场便受到了众多藏家的偏爱和竞购。


关良(1900-1986)易北河畔

布面 油画

1957年作

签名:关良

出版:1.《关良》P62,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

2.《关良1900-1986P139,华艺文化出版社,2012年。

展览:“关良画展”,上海,上海美术馆,19825月。

说明:本拍品绘制于1957年关良与李可染代表国家访德期间,是关良油画作品中著名的德国风景系列。

40×49.5cm


2021西泠春拍所呈献的这幅《易北河畔》,便是著名的“德国风景”系列之一。画中的易北河是中欧主要航运水道之一,发源于捷克和波兰边境的克尔科诺谢山,被称为德国三大河之一。易北河在德累斯顿东南40公里处进入德国东部,并在德国下萨克森州的库克斯港注入北海,可谓是一条密切联系德国和欧洲大陆的干流。


在近现代史的层面上,易北河的意义更是高于莱茵河,这是源于二战中著名的易北河会师。1945425日,美苏两军在柏林西南160千米的易北河会师。426日,两国军人在被炸毁的易北河大桥上握手,记者拍下了这个珍贵的历史瞬间。这激动人心的一幕通过照片迅速传遍整个世界,成为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出现胜利曙光和希特勒政权即将灭亡的最广为人知的象征之一。


这张记录了“易北河会师”的珍贵照片成为二战中最著名的照片之一。


1957年,关良站在易北河边时,已经是“易北河会师”发生的十二年后。画中,远离战争的易北河已然恢复一片平和。画面中景中的河流中货运船只冒着烟,往来繁忙,桥上的人员车辆川流不息,远处的民居、尖顶教堂簇拥在一起,坐落在山前平地上。不知道这样历史丰富、功能强大的易北河,是否让当时的画家,想到了上海的苏州河?同样是留有很多战争痕迹的河流。

 

值得一提的是,此幅油画作品被收录于多本关良同名个人作品集中,意义非凡。



有报道称,上世纪6070年代,一位德国工程师到武汉钢铁厂参加援助工作时,还不忘在工余寻找关良作品和其踪迹。正是因为关良在1957年的德国之行,德国民众对关良作品的热爱出乎了很多人预料,莱比锡一家出版社还出版过关良的水墨人物画集,这是德国出版的除齐白石之外的第二位中国艺术家画集。


二、红色戏曲人物


根据李宗阳《京剧现代戏


关良(1900-1986)红灯记

1965年作

纸本 彩墨

签名:红灯记 一九六五年 关良

钤印:关良(白)山月轩(白)

69×65cm   


关良的戏曲人物大多取材于古典剧目,现代京剧人物为描绘对象的较少。而此幅画作描绘了《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中的场景,可见《红灯记》是关良所喜爱的少数现代剧目之一。

 

画中,左边的铁梅高举父亲李玉和(铁路扳道工人)工作时所用的铁路信号灯——红灯,李奶奶在旁帮忙托举。这一定格,出现在李玉和与交通员对接头暗号,并出示联络信物之时。在剧中,这盏红灯多次出现,它是联络信物,不仅象征着中华民族危急存亡时期革命的火种传递,也象征着共产党员们那颗不怕牺牲、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铮铮红心。




画中的李奶奶有唱词为“打猎的人,哪怕虎豹豺狼”,一句话道出共产党员不惧艰险不怕牺牲的坚定意志。“看你昏天黑地能多久,革命的火焰,一定要大放光芒!”《红灯记》中,正是靠着李家祖孙三代、联络员及邻居的周旋、帮助和牺牲,铁梅最终才得以突破重围,成功将密电码转送给游击队,帮助革命队伍取得更大意义上的胜利。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曾与关良谈戏,那时他提到自己在演出京剧的过程中,时常觉得戏里有画,而他认为关良的戏曲人物“画里有戏,画外有意”,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把握生动而精准。“京戏里看、瞟、盯、瞧、观、见、捎、拐……不同的人物,在不同的场合,看人看物,都有不同的分寸、不同的意思。”这对关良画戏曲人物时如何“点睛”传神帮助颇大。据说,关良每次画画,都是等全部画完后才画人物眼睛的,是名副其实的“点睛之笔”。



画作《红灯记》中,李奶奶和铁梅两人的衣着打扮和人物神态全然不同,这些不同都准确体现出了祖孙两人截然不同的年龄特征和所思所想。画家对于二人的动作、神态描绘,有着明显的寓意:在危急关头,李奶奶把“革命的火种”和生的希望传递给孙女铁梅,为了顾全大局,在那暗无天日的年月中为革命而英勇赴死,呈现出女性在革命斗争中坚毅而独特的精神面貌。年仅十七岁的铁梅生长在革命家庭中,深知“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如此年轻便勇于接过重任,亲身参与到为建立新中国而进行的艰苦斗争中去。


关良在看戏时画速写,左手边为其子关汉兴


三、彩墨静物花卉



关良 争艳图
纸本 彩墨
签名:争艳 番禺关良写
钤印:关良(白)
60.5×46.5cm
 
关良,1900年出生于广东番禺。如这幅《争艳图》一般,关良在自己很多作品上使用的印章和署名都是“番禺关良”,足见他对故土的感情极深。
 
“生活有趣,艺术就有趣;生活多彩,艺术也多彩。”是关良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眼前这幅静物画,生机勃勃,色彩艳而不俗,让人心生喜爱。画如其人,看着这幅画,我脑海中便会浮现出良公那每每面带微笑的样子。
 
早在去日本求学之时,关良便对自己说过“要一生保持朝气以艺术为第一生命”,才不辜负艰辛岁月。虽然艺术家一生从事艺术教育事业和艺术创作长达60年,可无论是教书还是画画大都是在不安定的生活中度过,几乎总是挣扎在“解聘”和失业的边缘线,但即便如此,心系艺术的他总能淡然处之、自得其乐。
 
对比关良的其他花卉作品,这张色彩满涂的静物画显得格外用心,属于春天花期的主角们尽情绽放,球形花瓶的饱满和稳定,让整个画面更加和谐。看似随意摆放的水杯和果盘,以及背景里若隐若现的青色窗帘,一切都安排得这么的恰到好处,也正是配角们的简洁祥和,才更加突出了勾勒晕染酣畅的花朵们。
 
花朵的绚烂热情,线条的游刃有余,生活的精心经营,画家的乐观积极,一切美好的细节,都从画作中呼之而出,时隔多久都不会褪色,这便是艺术的魅力吧。



关良(1900-1986)


本专题其他精品赏析

关良(1900-1986)戏曲人物

纸本 彩墨

签名:关良

钤印:关良(白)简远(朱)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98.5×69cm



关良(1900-1986)峨眉金顶      

纸本 水彩    

钤印:关良(白)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38.5×26.5cm




关良(1900-1986)风景 

纸本 彩墨    

签名:良公

钤印:良(白)

说明:本拍品由画家家属提供。

48×32.5cm


西泠拍卖·现当代艺术板块

永续致敬

中国近现代艺术民族化和现代化探索路上

启蒙先导与灵魂领袖及其代表杰作

 


2021西泠春拍

724日 19:00

A 现当代油画雕塑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