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西泠秋拍 | 与造物者游:从御窑审美看帝王的造瓷观
时间:2023/12/17 作者:西泠拍卖 来源:西泠拍卖



“与造物者游”

从御窑器物审美及纹饰的图像表达
——看帝王的造瓷观



“用瓷要古”不仅文人,在帝王心中,亦是最高审美的代名词。本届秋拍中国历代瓷器专场,甄选两件清代御窑的无上珍品,一件市场罕见之“乾隆青花对凤纹饰象耳立件佳作”;一件“雍正仿官釉贯耳弦纹大方壶”尽显清代帝王崇尚古雅的法度气息。邀众位一睹雍乾二世如何于标准与范式之上展现当朝风范。



后世好古追古之风浓厚,尤以清三代为重,很多瓷器造型的思维方法都在参考古物。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乾隆两位皇帝历次诏令景德镇督陶官唐英仿造历代名瓷。仿古瓷的烧造成功,不是儒臣唐英的个人成果,展示的是帝王的“艺术世界”。了解仿古官窑器的品类内容,依照实物工艺特征、器物用途、绘画风格的细节特征,剖析帝王这一特殊群体的性格画像,展示天子的审美观对清代宫廷御瓷影响之深远。随我们一起关注和探究十八世纪清代宫廷器之摹古思潮:


( 清院本 十二月月令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本品造型敦实古雅,摹自青铜方壶,颈部以象兽衔环为耳,寓“太平有象”之意。方口外撇,束颈,四方腹及底内收,下承平切高圈足,足底露胎处可见胎体坚白细腻。通体施透明釉,釉面莹润微泛青。釉下以青花为饰,口沿、胫部、足墙分别以变形莲瓣纹和倒垂蕉叶纹饰,腹部主体绘凤穿牡丹图。画面中双凤口衔花枝,振翅舒尾,俯身昂首穿,相对穿梭于牡丹丛中,饶有风姿。双凤穿过牡丹,枝叶繁茂的牡丹丛中,一对凤凰正翩翩起舞,造型华贵,姿态优雅,体现乾隆宫廷瓷器“饰必有意,意必吉祥”。凤凰能够画的灵气十足,带有浓郁的清宫廷器物的气息,是因为这些组合式纹饰构成御瓷上特有的“吉祥法式”。“法式”画面布局是以中轴对称,所有纹样由缠枝花卉相连,意指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种中轴对称的布局予观者庄重之感,且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标准乾隆官窑款识,更彰显皇家法度。





 本品最具特色之处,正是对凤纹饰的出现。


检视有清一代,对凤纹饰,唯见乾隆朝御瓷有之。在独特的帝皇文化之中,对凤纹为皇后所专用。纵观清宫历代皇后朝服画像,每位皇后的宝座上扶手、靠背均雕琢装饰着对凤纹,以昭示身份之尊贵,但是清代御瓷当中却只有乾隆朝生产过对凤纹器皿,往后的嘉道二朝也没有沿袭,可见乾隆朝对凤纹御瓷的出现是特例,而且昭示其使用对像必然尊贵无比,应为乾隆朝清宫女性之中身份最高者。从纹样推测,本品很有可能或为乾隆时期宫廷定烧并用于祝寿场合的器物。其时御窑厂为唐隽公督理,相信此番尊荣的对凤纹瓶器正是唐窑设计之力作。据其用途可以想见,烧造量必极少,特殊品种流传至今者,更是凤毛麟角,堪称青花中的高品。乾隆朝的官窑青花器在承袭康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创新,追求造型的多样性,青花的绘制,更是精益求精。




乾隆帝更亲自参与器物创作,以自己的审美进行改良、在青花方面体现得尤为清晰:将三代青花绘制的元素与当时之技法结合创造出新的美学设计,用新材料探索复古的方式,其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本器中的缠枝花卉参考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花缠枝花纹贯耳壶,可见乾隆早期发色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略见晕散,但比雍正时期稳定;中期呈色稳定明快,为纯蓝色;凤凰的图纹画工生动又有灵动感,整体构图疏密有致,是因为纹饰仅以线描,不加渲染,益生清新之气,亦为典型乾隆青花器绘制方法。




  检索公私典藏,仅见此例。


此类器皿质量精良,存世寥寥无几,本品即是其中至为珍贵的一例。北京故宫博物院亦珍藏一件尺寸、大小、装饰皆与之相同的乾隆朝釉里红方瓶,可资比较:据《清宫瓷器档案全集》载,道光十九年(1839年)立《玉澜堂陈设册》:“藕香榭明间南方窗下安楠木条案两张…右案设乾隆款白地红花瓷象耳瓶一件…”其中提及“乾隆款白地红花瓷象耳瓶”即指本式釉里红品种。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 “釉里红穿花凤纹象耳方瓶”

"藕香榭"为颐和园内勤政殿中的一处小楼,勤政殿为皇帝朝政之所。由此可知,此式方瓶原为颐和园皇帝寝殿的陈设之器,常伴君侧,其地位之高,寻常御瓷不足相较。如本品之青花纹样式,遍查公私著述皆新颖少见,符合乾隆喜烧时样之审美特征。青花的鉴赏,跟器型、纹饰、青花料都有关系,本品将三者完美融合,可以堪称乾隆青花器物中扛鼎之官窑藏品。








“雍正年间,世宗胤禛常遣送清宫所藏古董瓷珍至景德镇以资效仿,模古制、仿其饰... 至乾隆早期御窑厂承前朝之余绪,摹仿历代名窑技术高超,仿官釉瓷器更是居彼时摹古品类之首..."可见雍正时期对五大名窑的仿制已具相当规模。雍正帝性格严谨有序,尤慕宋瓷古雅,素雅的单色釉正是他最喜欢的瓷器品类。多次下旨令御窑厂烧造了大量追摹宋瓷器形或釉色的品种,以充宫中陈设 。本届秋拍征得一件雍正仿官釉中特别精致之品,不失为雍正御窑单色釉之隽品。


雍正皇帝画像(左)乾隆皇帝画像(右)


雍正帝(左):“论制如商庚鼎、纯素鼎、葱管空足冲耳乳炉、商贯耳弓壶、大兽面花纹周贯耳壶、汉耳环壶、父己尊、祖丁尊,皆法古图式进呈物也。”...“故余每得一睹,心目爽朗,神魂为之飞动,顿令腹饱。”贯耳瓶作为雍正皇帝最为喜爱的瓶式之一,有四方、六方、八方之分,其制作工艺复杂,不可直接拉坯成型,故成型极为不易。本品造型挺拔端庄,釉面光润莹泽,浑厚古朴之中见巧丽,伟岸之中见俊秀,颇为贴合雍正皇帝崇尚素雅内敛的审美意趣。贯耳瓶造型源于上古青铜器,宋代官窑首先将其运用于瓷器之中。宋官窑器釉色清淡含蓄为后世推崇,雍正帝对宋代瓷器珍视有加,唐英在《陶成纪事》中列载的三十七条单色釉里,有过半是关于仿古釉的。有赖于当时唐英榷陶下的御窑厂,雍正窑的仿古釉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本品唇口,束颈,颈部、肩部之间置三组凸弦纹,并置对称方贯耳,弧腹及底内收,下承外撇式高圈足,足墙留对称穿带方孔。通体施仿官釉,釉面净润素洁,于一、二组凸弦之间隐现开片,釉色清亮空灵,宛若雨后云破之苍穹。更富韵致的是,通体釉面随四方折角呈浓淡变化,又为本品增添了几分韵味。清代贯耳瓶器形多样,有圆、方之分、大小之别。如本品这样的四方贯耳瓶,一般常见有两种,一类高度为十四公分的小尺寸贯耳瓶,一类高度为三十至四十公分的杏圆贯耳方瓶,此类高度的方贯耳瓶十分罕见,流传数量极少。查阅各大博物馆馆藏及近年拍卖市场资料,不过寥寥数例,且均署早期款识,尤为稀少,凸显其珍贵。



雍正帝虽然慕古不泥古,唐英摹制宋器时的理念谨遵其所言“仿旧须宗雅则”,兹举其仿古、采今,宜于大小盘、碗、盅、碟、瓶、罍、尊、彝,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开列于后以志大概。一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唐英《陶成纪事碑》。在摹古行为中也深深融入其自身的审美与对古物本身的理解。


雍正御窑烧制仿古瓷器有忠实模仿原作和鉴古创新两个生产路线,时常“内发宋器”至景德镇御窑进行仿制,不惜下发内府收藏的宋代古物让御窑厂对照仿制。本品从器型来看,当为追慕宋器而来,极有可能为发内廷宋器或纸样参照烧制而成。仿官釉更是为雍正官窑的重大成就之一,文献中“铁骨大官釉”即为仿官釉,将仿官瓷置于五十七种供御品类之首,可见仿宋官窑数量之巨以及雍正帝对其之厚爱。本品造型挺拔端庄,釉面光润莹泽,浑厚古朴之中见巧丽,伟岸之中见俊秀,无不彰显雍正帝对赵宋素雅净穆美学理念的仰慕与自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