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屋添筹端砚

图录号: 2180

估价RMB: 80,000-120,000

成交价RMB: 179,200(含佣金)

2180
明·海屋添筹端砚
说明: _海屋添筹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筹是古代用竹、木制成用来计算的工具。此典故出自苏东坡《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吾辄下一筹,迩来吾寿已满十间屋。”此砚海天一色,雕仙鹤、海屋、波涛,雕工精美,技术高超。仙鹤衔筹飞向海屋,表示人间桑田又变沧海,寓意人间添寿一万年。配紫檀木砚盒,浑厚大气。
A DUAN INKSTONE WITH DESIGN OF CRANE AND WAVES
Ming dynasty
Note: with red sandalwood case.
18.8×14.4×2.3cm
RMB: 80,000-120,000

钱镜塘是现代收藏史上的大家,大家有多大?非常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位收藏骄子本来准备将其所藏整理后着成一部收藏目录的宏愿未能实现,以至我们今天无法用一个准确的数字来反映他的收藏,而只能根据收藏家本人晚年的回忆,以及研究者对钱镜塘生前好友所作访谈中得到一个大致的估数:钱镜塘一生收藏金石书画五万余件。另外有一个比较形象但也只是窥测的例子,那就是“文革”中钱家被抄时,当时有十六辆/次大卡车先后开进位于上海茂名南路159弄2号的钱镜塘旧居,然后满载钱氏所藏轰鸣而去,“革命”场面甚为“壮观”。这之前,钱镜塘已于1956年至1964年,分十次将自己的部分收藏分别捐给了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以及他的老家浙江海宁博物馆等单位,作品总计三千九百余件(“文革”后的1980年,他再一次向浙江嘉兴博物馆捐赠古代书画一批)。钱镜塘收藏不仅规模巨大,藏品亦精,且多成专项系列,所以,在收藏界他被誉为“今之项墨林、安仪周、庞莱臣”,眼力之好,在近世他与吴湖帆一起并称海上“鉴定双璧”。
但因为他的书画收藏名气太大,以至人们提到钱镜塘总以书画收藏家目之,其实书画以外,他在金石篆刻、文房清玩乃至瓷杂的收藏也一样骄人。当年“文革”抄家时,那十六卡车的被抄文物艺术品中,就有相当数量的金石、文房清玩被一起抄走。1964年,他还将自己收藏的吴昌硕、赵子琛等名家大师的24方篆刻精品捐赠给了西泠印社。“文革”结束后退还抄家物资时,尽管被抄的绝大部分钱镜塘收藏已经不知所踪,但是在退还的3000多件艺术品中就有一部分是他收藏的金石、文房清玩,本次献拍的13方明清文人用砚即为其中的一部分。
曾经在许多人的眼里,钱镜塘是一个钻营于金石书画的商人,既为商人,那就属轻文重利之流,于是钱镜塘就不如纯粹意义上的收藏家了。其实不然。我们不妨仍然以他捐给文博机构的3000多件艺术品为例,且不说在近代收藏史上找不出第二位有如此巨量的艺术品捐赠的收藏家,就是凭捐赠之前钱镜塘出巨资将所捐书画全部按“钱家样”统一重新装裱一点来说,就不是一般商人舍得的行为了。并且他还以流畅的行楷书法和言简意赅的文字在裱边题写边跋,对作品及作者进行简介和考释,而且做得不失偏颇,这就更不是通常的书画古董商人所能做到的了。须知当年查阅资料不比今日便捷,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文化功业!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他的文化功业还会继续,钱镜塘还会有更多的捐赠,并且会有更多的题跋。那样的话,汇集他的题跋辑成一部《钱镜塘收藏书画题跋录》,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唉,“文革”将这一切都葬送了!晚年老人即便再有雄心,但是条件已经不具备,只能抱憾去了遥远的天国!
所以,当我们用手抚摸钱镜塘当年收藏过的砚台的时候,便有一种心情在我们的触觉里。收藏之所以耐人玩味,除了藏品本身值得把玩之外,便是与这藏品有关的人和事会把藏家的感情联系到一起,这是收藏的特殊功能,是物质作用于人的高级精神活动。13方砚台,形制不一,材质有别,但是都有人文内涵,这与钱镜塘的书画收藏一脉相连。比如这方梁同书、翁方纲铭张廷济自用端砚,当年张廷济曾得河南新郑子产庙唐碑残石七片,上有隶字32个,残字6个,张廷济视为雅物,极为宝爱。他为此先作拓片,对残石文字进行详尽的考释,并将考释着录于他的《清仪阁题跋》中,残石拓片则收录在《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第七册中(原书现藏日本京都大学)。翁方纲、梁同书曾观赏残石,翁方纲还将残石摹形并缩临石上文字,梁同书则在一则相关砚铭中记载了当年张廷济以十斗米的代价易得残石这件事。张廷济是嘉庆三年浙江乡试的第一名,因为会试屡试不第,没有做成进士才走上了人生的另一条路,以图书金石自娱,庋集自商周至近代文物,凡是金石书画刻削髹饰之属,只要符合自己品味,悉数收藏。然后建“清仪阁”,精心典藏。他也爱玩砚,曾以上好端石命其侄子张上林操刀,之后求得翁方纲摹形缩临的子产庙碑残石书法刻于砚背,又得梁同书长铭记录此事,作成一方富藴人文内涵的佳砚,即这方梁同书、翁方纲铭张廷济自用端砚。髹饰漆盒亦为原配,有翁方纲铭文,其中“东里润色”四个隶书大字集自老人当年所摹张迁碑,因为春秋时子产是郑国大夫,居新郑东里,唐朝的时候曾为之在新郑建庙立碑。用典之妙,无以复加,而镌于砚盒,是传文脉,说佳话,让小小一方砚台荷负了多少文化担当!再比如许修直藏徐咸清铭端砚。此砚材形拙朴,不隐不显,铭与饰因石施艺,籍藴含蓄。是真文人都知道收敛,留有余地才会有发挥。别以为砚台是块石头无言无语,其实它会说话。铭文出自徐咸清之手,徐咸清是清康熙年间浙江上虞人,国子监生。康熙十八年(1679)三月初一日,清朝首开博学鸿儒科(科举制举的名目之一,亦称博学宏词科。清朝267年,共开二科,即康熙十八年的己未词科和乾隆元年的丙辰词科),全国共有143人参试,徐咸清为其中之一。此人有才华,精于小学(文字学),曾着《资治文字》百卷,被当年同举博学宏词科、后来成为著名学者的毛奇龄称为“古今巨观”之作。其实徐咸清既为铭者,也为砚主,他是自铭自砚。
钱镜塘和他收藏的砚台
◎胡西林
此砚曾经是许修直的藏品。在清末民初,许修直与常熟沈汝瑾(字石友,有《沈氏砚林》行世)、天津徐世昌(有《归云楼藏砚》行世)等都是鼎鼎大名的藏砚家。他藏佳砚名品过百,晚年名其斋室“百砚室”,并辑有《历代名砚拓本》,惜未及刊行。但其手稿一直被人珍藏,2008年秋拍,西泠拍卖费力收求征集到他的《历代名砚拓本》手稿,这方砚的拓片也在其中。而说到“百砚室”,13方钱镜塘藏砚中还有一方平板砚也有来头。老坑端石,石品丰富,原配红木旧盒,盖内贴有纸签,上书“此石系端坑,天青、胭脂晕、蕉白,质地佳而发墨也。微有青花数点。”并有署款及钤印,惜被挖,依残剩笔迹辨识,当为“百砚室主题”,由此可知此砚当年也是许修直的藏品。
许修直一生履历复杂,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毕业回国后在当局担任要职。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又在汪伪政权任职。1954年病逝北京。作为藏砚家,他收藏的砚台及其《历代名砚拓本》手稿为后世留下了珍贵资料。值得一提的是,许修直收藏的砚台后来多数被国学大师季羡林收藏,别处少有得见,此二砚则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已经归藏钱镜塘数青草堂,是个例外。
历代名砚拓本资料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