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若愚旧藏郑板桥题《宋拓馆本十七帖》

图录号: 4759

估价RMB: 900,000-1,200,000

成交价RMB: 1,035,000(含佣金)

4759
(晋)王羲之书
宋拓本
1册22开 纸本
鉴藏印: 王元美鉴赏(白) 曼农偶得(朱) 金渊漫叟(朱) 狄学畊印(白) 狄氏种石轩 印(白) 石癖(白) 曼农平生真赏(白) 狄学畊印(朱) 种石轩(朱) 二十年前旧板桥(朱) 俗吏(朱) 郑风子(朱) 郑(白) 燮(白) 老而作画(白) 病黎阁(朱)
题跋:1. 承帝曰咨:翼辅佐卿,州渚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释,心罔弗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伸禋,郁塞昏徒,南渎衍亨。衣制食准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郑燮。
2. 笔健软而意恬甜,何其滋味,多枝叶少也,是宋榻之善者。赵秋谷先生以赠郑板桥,板桥转送李君萝邨,皆乾隆年间事,山左江左二千里地,燮记。
提要: 是帖为唐太宗李世民集右军书,末刻“敕”字,下刻“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勒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后称“馆本”。传世无原刻石拓本,翻刻诸多,以“敕”字本最精。此本缺《儿女帖》五行、《谯周帖》三行、《讲堂帖》二行、《诸从帖》六行、《药草帖》一行,《郗司马帖》首行“郗司马未去”之“去”字钩摹失真似“知”字,《吾前东帖》“等复及此”之“及”字左撇中断二笔状,为十七帖中“缺十七行本”,底本传为唐人硬黄纸双钩本,宋时为魏泰家藏,后为米芾所得,割其中十七行与人易画。
是册为狄学耕、郭若愚递藏,木夹板,绫边旧裱,剪裱成册。内辑王羲之郗司马帖、逸民帖、龙保帖、丝布衣帖、积雪凝寒帖、服食帖、知足下帖、瞻近帖、天鼠膏帖、朱处仁帖、七十帖、邛竹杖帖、蜀都帖、盐井帖、省别帖、都邑帖、严君平帖、胡母帖、讲堂帖、成都城池帖、旃罽胡桃帖、来禽帖、胡桃帖、清晏帖、虞安吉帖。后有郑燮题跋云此拓为赵执信(穐谷)所赠,并转送李御(萝邨),乃“宋榻之善者”。字口清晰,墨色浓郁,朴厚灵和之气溢于纸上。
说明:郭若愚旧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GUO RUOYU] SONG TA GUAN BEN SHI QI TIE
Ink-rubbing in Song Dynasty
1 volume of 22 pages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Guo Ruoyu and provided by his family.
开本:27×12.3cm
RMB: 900,000-1,200,000
跋者简介: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少颖悟,家贫落拓,有狂士名。清乾隆元年(1736)进士,署潍县。因办理赈济得罪大吏去职。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并称“三绝”。著有《板桥全集》。
藏家简介:1. 狄学耕(清),字曼农,江苏溧阳人。狄平子之父。官江西都昌知县。著有《种石轩劫余草》。
2. 郭若愚(1921~2012),字智龛,上海人。师从邓敬木、阮性山、郭沫若学习金石、书法、古文及考古。在钱币、紫砂壶、书画等诸多方面有精深研究。著有《殷契拾掇》、《殷墟文字掇和》,曾任《中国篆刻大辞典》副主编。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