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依 —— 陆小曼、邓丽君、三毛的书、信、照
时间:2013/07/03 作者:西泠拍卖 来源:西泠拍卖

【近现代名人手迹专场 7月13日 15:00】

红尘滚滚而过,重拾昔日的光华,百年间三个真实的生命在光影流转中穿行,在字里行间留下爱恨与哀欢,遥远又贴近。西泠春拍名人手迹专场,推出陆小曼、邓丽君、三毛的书、信、照,没有陪伴的日子,心有所依。

【永远的念想】

陆小曼与徐志摩于1926年结婚,短短5年后,志摩飞天而去,年仅36岁。爱人的离去,让陆小曼的心却陷入一片冷然。陆小曼明确表示活下去的原因是“因母老”,而活下去要做的则是“遗文编就答君心”。她觉得志摩的诗文是全社会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出版志摩的作品是对他最好的怀念。

1931年11月,就在徐志摩去世后大约10天,赵家璧因为想早些把志摩的遗作《秋》出版,就找陆小曼要一张徐志摩的照片放在扉页。陆小曼非常欣慰,当即提供了照片并称将继续整理志摩的遗作出版。1931年12月,陆小曼应邵洵美相邀,为徐志摩遗作《云游》作序。她写道:“又谁能料到在你去后我才真的认真的算动笔写东西,回忆与追悔变将我的思潮模糊得无从捉摸……”


陆小曼与徐志摩

在赵家璧的帮助下,陆小曼于1935年起开始收集整理并编辑《徐志摩全集》,但由于种种原因,几经辗转未能出版。1954年,商务印书馆把《徐志摩全集》的清样稿退还给陆小曼。虽因时局原因数十年不能出版,但陆小曼一直存着为志摩出版作品的心愿,好让志摩的诗文流传下去。

1933年, 陆小曼整理了徐志摩于1926年8月至1927年4月写的《眉轩琐语》,在当年的《时代画报》第三卷第六期上发表,《爱眉小扎》是徐志摩和陆小曼两人相爱的心声,后来收在陆小曼1947年所编的《志摩日记》里。1936年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志摩诗集》序原稿最后写道:等我身心好转一点的时候我定要写一本《志摩与我》。——2013西泠春拍 陆小曼 《徐志摩诗集》序言未刊稿及致卞之琳信札

陆小曼一直想给徐志摩出个全集,她与赵家璧收集整理,于1935年10月大致编好稿子。陆小曼发出的志摩日记征求信,反应不高,因为徐志摩的朋友多把他的死怪到小曼头上。当时他们议定、由赵家璧所在的良友图书公司出版。但胡适认为应该改交商务印书馆,陆小曼听从了他的建议。但在“八一三”事件中与商务印书馆失去了联系。陆小曼遭到沉重打击,她写到;“我怀着一颗沉重的心回到家里,前途一片渺茫。志摩的全集初度投入了厄运,我的心情也从此浸入了忧愁中。”

1946年,赵家璧去看望陆小曼,她一见到他就流下了眼泪,后悔听了胡适的话。他们决定继续努力。陆小曼后来找到了徐志摩1918年的《西湖记》,1926年至1927年的《眉轩琐语》,连同志摩亲笔题名的《一本没有颜色的书》,加上原来已出的《爱眉小扎》和《小曼日记》,共五个部分,总题为《志摩日记》,于1947年3月由晨光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小曼在序中再次表达了她的心愿:“我决心把志摩的书印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他,记住他……只要我能完成上述志愿,那我一切都满足了。”1954年,徐志摩全集的稿子终于找到,陆小曼欣喜若狂。

1957年4月,北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请卞之琳编《志摩诗集》,去信通知住在上海的陆小曼,请她提供诗人徐志摩的照片和手迹。陆小曼接信后,喜出望外,当即提供了所需物件,并写了一篇序言。只是由于当时“反右”扩大化的影响,《诗集》最终还是未能出版,陆小曼这篇序也未能发表。此信之后也未曾公开过,陆小曼为《志摩诗集》写的序言后来演变成为一篇文章,取名为《遗文编就答君心——记〈志摩全集〉编排经过》,经赵家璧推荐,刊在1981年《新文学史料》第四期上。但在发表的时候相应的删去了“相约写序”的内容,还删去了介绍志摩生平的内容,刊登篇幅大约是原文的三分之二左右。

此次西泠春拍所拍的陆小曼《志摩诗集》序言原稿和致卞之琳的回信都是首次露面。 陆小曼与徐志摩可作为民国爱情文化的象征,而陆关于徐的手稿却极为罕见,此稿又几经沉浮,十分难得。

1984年元月9日,就在“十亿个掌声”演唱会结束的第二天,邓丽君将一幅照片仔细装裱后,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一位特殊的人,并落上她的本名“丽筠”。她在照片中身着的正是香港、台湾两站演唱会里这件亮片流苏红裙,而照片上提到的被她称作“干爹”的周伯伯,是邓家早年居住台湾屏东时的邻居周羽,湖南人,曾在乌坵(金门近旁小岛)担任驻军指挥官。周羽夫妇非常喜欢邓丽君,认她作干女儿,小时候,住在附近的周伯伯家是邓丽君常去的地方,因为周伯伯家有台收音机,她就跟着收音机播放的音乐一起哼唱,那时,邓妈妈和干娘是她最忠实的听众。周伯伯一家和邓丽君的缘份维系了很长时间,从这张签赠彩照可以看出,自儿时到她成名后,邓丽君和周伯伯一直保持着联系。


2013西泠春拍 陆小曼 《徐志摩诗集》序言未刊稿及致卞之琳信札
纸本 信札  尺寸不一

•陆小曼与我•
—— 陆小曼是个才女,在绘画、戏剧、翻译和文学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她的文章大多是围绕思念徐志摩而写,这一篇序也是同样。序言以陆小曼听见《志摩诗集》将出的欣喜表达开始,介绍了徐志摩的生平简历,回顾了自己二十多年来为收集、整理《徐志摩全集》经历的曲折,最后以记述志摩对新诗的热爱和为中国新诗所做的努力结尾。整篇序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这一封短信和序言还原了历史史实,丰富了相关内容,对研究徐志摩和陆小曼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柴草,1991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因为需要做关于徐志摩研究,而触及中国20世纪20、30年代那份疏远了的情感,而仪态万方,无与伦比的陆小曼随即走入他的研究视野。

至今,柴草已出版陆小曼系列书籍6部——包括《陆小曼传》(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陆小曼诗文》(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一代才女 旷世佳人——图说陆小曼》(哈尔滨出版社,2004)、《众说纷纭陆小曼》(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陆小曼文存》(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2009)、《眉轩香影陆小曼》(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其中《图说陆小曼》的台湾版《陆小曼的传奇一生》由台湾德威国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2005)。

【唯美的流浪】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女作家以潇洒不羁的个性以及自然纯真的语言风格,完成精神和身体双重奇异的生命历程。童年的孤独,死亡意识的萌动,促就她把流浪当做生存的行为,不断自我放逐,阅遍种种人情冷暖后,对大千世界温柔观照,真挚动人。


2013西泠春拍 陈鹏仁上款
三毛  签赠书•《温柔的夜》手稿二本•签赠书三本
1979年作
本标的包括:1.三毛签赠书《撒哈拉的故事》;2.三毛签赠书《哭泣的骆驼》;3.三毛签赠书《温柔的夜》;4.《温柔的夜》手稿(日语三十五页);5.《温柔的夜》手稿(日语十七页)6.《中国•日本•台湾》
说明:1.敬请鹏仁先生指正,晚,三毛上,1979年12月(三次);2.《温柔的夜》(日语,两款)文略。

三毛与热恋且等她六年的荷西在马德里再次相遇,爱情的挚热被重新点燃。他们将爱巢定址撒哈拉,三毛迎来了她生命中最幸福而灿烂的时光。物质贫乏、气候恶劣的沙漠成为他们如家般的乐园,三毛开始重新用笔描绘她新的生活。在《温柔的夜》里,充满了奇幻的风景,质朴单纯的人事,还有温馨而浪漫的家庭生活。“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呜咽的吹过,天是高的,地是雄壮沉厚而安静的。正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成鲜红的红色,凄绝恐怖。近乎初冬的气候在原本期待着炎热烈日的心情下,大地转化为一片诗意的苍凉。荷西静静地等着我,我看了他一眼。他说:‘你的沙漠,现在你在它怀抱里了。’ 我点点头,喉咙被哽住了。”

这位特别的女作家,以生命本真的创作,一生不写虚构,只记录自己的生活和遭遇,以她四十八载的凡尘生涯,走过了亚非欧美大洋洲等五十多个国度,满纸都是作者亲历的真实的爱恨悲喜,引得诸多读者随着她一起歌哭,欢笑,一起历奇险,赏丽景。她也以自己的笔写了那无法排遣而难以忘怀的痛。三毛四处流浪,把爱情写在流浪的风尘路上。她的自杀是迎接轮回的惟一方式,是超脱于尘世的对生活和生命自身更高层次的拥抱。


三毛的撒哈拉

我们这些被文明捆绑的人,已经习惯于世俗的烦琐,迷失而不自知,读三毛的作品将发现一个由生命所创造的世界,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她把生命高高举在尘俗之上,这是需要灵明的智慧和极大勇气的。当我们犹豫着对心中渴慕的美与爱的自由追求和大胆涉猎的时候,我们会想起这位女作家对自由的执着,和她那双深泓却清亮可鉴的大大黑眼睛。

1979年12月间,陈鹏仁回到台湾去看三毛,希望把她的作品介绍到日本。当时,三毛送他四本书:《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和《温柔的夜》,署名:“敬请鹏仁先生指正, 晚三毛上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是横写的,年月用的是阿拉伯字。陈鹏仁回东京以后,找庆应大学中国文学教授村松瑛先生商量,他很赞成,并把《撒哈拉的故事》分给他在庆应大学中国文学博士班的学生分头翻译,但陈对翻译稿不怎么满意,于是把它搁下来。当时,陈鹏仁想自己来翻译,惟因工作太忙,因此没有着手。后惊闻三毛自杀,除感觉心痛外,便决心更要把她的作品介绍到日本去,以完成三毛和自己的心愿。

•三毛与我•
—— 我因为翻译过日本女政论家犬养道子的《千金流浪记》,发现三毛的作品与犬养道子的作品有些类似,都是以在外国的生活经验、见闻感触为内容,非常有趣而很受欢迎,尤其给予当时出国还不是那么普遍时代的青年学生以很大的鼓励和勇气。

陈鹏仁,台南县人。现任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日文系教授,北京大学孙中山思想国际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武汉大学客座教授,武汉大学日本研究中心顾问。上世纪60年代留学日本、美国,后又在国民党驻日机构任职多年,因而熟识胡兰成先生与李香兰(山口淑子)小姐,此外陈教授与台湾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者专家及艺文界人士均有交往。三毛女士曾是台湾社会感人至深的人物,在文学领域她代表一种余韵悠长的流风,也是台湾文化标志性的人物,她与陈教授结缘的经过,详载于陈教授的著作《中国•日本•台湾》第231页中。此外,这本著作还记录了陈教授与胡兰成的交往及与林金生、林怀民父子的情谊,本届西泠春拍中将呈拍多件陈鹏仁上款名人签赠本如胡兰成的《山河岁月》、林怀民《云门舞集》画册、李香兰回忆录等,弥足珍贵。

 【时代的旋律】

“甜蜜蜜,你笑的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首名叫《甜蜜蜜》的歌曲通过无线电波,再通过卡带的传递,唤醒了大陆青年人的情感和耳朵。邓丽君用柔美的嗓音和纯真的演绎风格,影响整整一代大陆歌星。有一些人为了能买到卡带甚至托人从比较发达的城市购买。而这首歌也成了男女之间表达爱意和爱慕之情的最好媒介,那时总能见到穿着喇叭裤、骑着28式上海凤凰牌自行车的年轻小伙子肩扛着硕大的双卡收音机载着心爱的姑娘在街巷中穿梭的景象,而收音机里放着的就是邓丽君。

为华语乐坛第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歌手,邓丽君自14岁踏入歌坛以后,很快得到了华人社会,日本地区以及亚洲众多人士的喜爱和肯定。上世纪80年代初,邓丽君的歌唱事业也在第15个年头迎来了辉煌。

1983年2月,邓丽君推出了改编自唐诗宋词的经典专辑:《淡淡幽情》。这张专辑,散发着至今仍无人能及的典雅风韵,它也把邓丽君个人的歌唱生涯推到了顶峰。这一年,邓丽君刚好30周岁,也是踏入乐坛的第15个年头。12月29日,邓丽君以香港红磡体育馆的一场演唱会为起点,举办15周年亚洲巡回演唱会。1984年元月7、8日,在中华体育馆举行的台北站演唱会被命名为“十亿个掌声”——应该说在华语歌坛上,迄今为止,只有邓丽君才配得上享此殊荣。这场演唱会由田文仲担任主持人,他在开场白中表示,邓丽君所拥有的个人殊荣就是华夏之光,她的歌声象征自由、善良、和谐,为十亿大陆同胞称为“自由的呼唤”。这两站演唱会,可以说正值邓丽君最美丽时期、最佳嗓音效果、最摇曳身姿的时期,对邓丽君的演唱事业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为她之后在日本市场的辉煌,做足了铺垫。此外,舞台模式、表演形式上的创新,对于华语乐坛演唱会有着重要的开拓性意义。她在现场演唱迈克儿•杰克逊的《beat it》,翻唱Bruce Springsteen《fire》那一席亮片流苏红裙,配上西式舞步完全打破了她固有的形象。


邓丽君15周年亚洲巡回演唱会香港站及台北站演唱会中所着的亮片流苏红裙,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香港站演唱会视频:

她一生中唱过千余首歌曲,出过65张专辑,106张合辑,风靡全世界的华人地区,邓丽君说“我唱歌的时候,就尽情地唱,别人究竟能接纳多少,我不知道,又有多少情感愈合,我也不知道。”正因为邓丽君的存在,才让我们在那个年代突然发现歌曲原来也可以唱得那样情意绵绵,渐渐地,我们知道了生活还可以换一种方法过,路也不止一条。她生命的早逝,并未影响到她声音持久的生命力,也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她永远年轻的样子。今年,是这位一代歌后的60周年冥诞,各地都有规模不同的展览、演出来怀念、纪念她。西泠春拍特以她美丽的倩影,作为名人手迹专场的封面,藉此对这位传奇女性致以无尽的追思与崇高的礼敬! 怀念她,是怀念当时那个变化的年代,还有我们自己的青春。 


2013 西泠春拍  邓丽君 赠干爹签名照
相纸 镜框  1984年作
照片亲题:“送给干爹:周伯伯生日快乐。侄女丽筠。84. 元. 9.”
说明:带原框。原框背面亲题:“二哥喝酒之赐,背后女人裸图。送给干爹。易曲同衷。筠。”签赠用纸反面为裸女海报一帧。
照片:33×22cm 衬纸:45×34.5cm 

  

•邓丽君与我•
——我很怀念她。(成龙)
——当生命悄然逝去时,灵魂却永驻立于亿万歌迷的心海最深处,我们祝福她,愿她永远美丽,光彩四射!(邓丽君歌迷)


邓丽君二哥的“筠园小馆”纪念餐厅,成为人们重温邓小姐风采的温馨之地。

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歌迷或选择聚集到台北县金宝山“筠园”,以鲜花和歌声追思这位美丽的歌者,或进入台北市忠孝东路的“筠园小馆”餐厅,陪伴邓丽君的家人,点上一份鲜虾冬粉包、酸菜肚片汤,椒麻凤翅这些邓丽君生前喜欢的菜品,围绕着餐桌的则是邓小姐与至亲挚友的合影,其中就包括了她和周伯伯以及与二哥、二嫂的合影,那幅邓小姐在1984年所赠的签名照,也曾是墙上一景,时光匆匆流去,难得的是心头那份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