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西泠秋拍 | 遒劲圆浑 雍容淳古——文征明《草书 七言诗》赏析
时间:2015/12/02 作者:清作 来源:西泠拍卖


文征明(1470~1559) 草书 七言诗
绢本 立轴 
176×63.5cm
出版:《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六册P77,辽6-02,文物出版社,1997年。
说明:1.张恩裕题签。
2.大连市文物商店旧藏。


遒劲圆浑 雍容淳古——文征明《草书 七言诗》赏析


明嘉靖元年(1522)年八月,文征明已是第九次赴南京应天乡试,这次仍然榜上无名,名落孙山。出生于官宦世家的他,自幼便抱有进取功名而兼济天下的理想。人之将老而壮志未酬,这次的落榜,在精神上着实给了他不小的打击,是年冬,他连病三月,甚至外面传言他已经去世。期间他写下了《不寐》、《病中》等诗,表达了自己身心疲惫的状态和对人生前途渺茫的感觉。
第二年,时来运转,工部尚书李充嗣抚吴,文征明以岁贡被荐入京。文征明父亲文林生前好友林俊在向李充嗣推荐文征明时,曾这样评价他到:“其温粹之养,介特之行,深博之学,精妙之笔法,皆眼中所少,一诸生名动天下,苏人以为星凤”云云。是年春二月下旬,文征明便启程进京,四月授翰林院待诏,至此踏上了为期三年的仕途生涯。这件文征明《草书 七言诗》即作于嘉靖三年元旦、立春朝贺之后,题为《恭候大驾还自南郊》,诗曰:“圣主逥銮肃百灵,紫云团盖翼苍精。属车剑履星辰丽,先驾旂常日月明。十里春风传警跸,万方和气协韶韺。白头欣睹朝元盛,愿续思文颂太平。”
熟悉唐诗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件文学侍从的应制诗,与当时实际政治的清明与否无关。据史记载,嘉靖皇帝即位之初,虽颇欲有所作为,但是,不久即陷入了“大礼议”之争,朋党相斗,朝臣杖遣;加上皇帝又沉溺道教,任用群小,拒纳忠言,不亲朝政,导致内忧外患,国势中衰。在这种情势之下,文征明做满三年清官之后,便决意辞官归去,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年的、纯粹的悠游林下文艺生活。
除了家学的熏陶以外,早年文征明即跟从吴宽学文,从都穆学诗,从沈周学画,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尤其告诫他不要随人脚肿,要能自立面目,成为文征明一生都念念不忘的良训。文征明与后来的董其昌一样,据说都是因为在科举考试的过程中,因为字写不好而受到刺激后,才发奋立志学书的。青年时代,他专心从智永《千文》入手,培养了深厚的临摹功力和对法度的把握能力。又通过比他年长的祝允明、唐伯虎等人的交往切磋,文征明到30岁以后即颇有书名了。此后他更是博学晋唐宋元,30多岁隶书已经颇具气象,40多岁已经掌握了楷书的精湛笔法,50多岁时狂草已经可与祝允明相颉颃。而53岁至57岁这次短暂的仕宦经历,对文征明书法和绘画的风格发生转变的契机。就书法而言,这入京三年成为他逐渐确立自己小楷和行草风格面目的时期。
此《草书 七言诗》立轴,当是文征明行草风格成熟时期即退隐吴门后的作品,文征明喜欢将自己在朝为官的诗作写来赠送他人,此作当因此而来。该作以草书五行书于立轴之上,在章法上,作者通过与皇帝有关的“驾”尊称抬写,造成空间疏密相宜的感觉,而偶然的掉字“欣”的补写,又使得整齐之中出现跌宕参差之感。在笔墨上,作者饱蘸浓墨,时露飞白,运笔使转精到,流畅而不乏萧散之味,可谓纵横有度,张弛有道,气韵生动,步骤闲雅,毫无老年衰惫气息;在结体上,平正深稳,开阖有势。整个风格清劲精整,遒健圆浑。在中国书法史上,文征明是“字如其人”的典型代表,这件《草书 七言诗》立轴也可以说反映出他那温厚平和、雅饬从容的性格。
据其子文嘉的传述,文征明自己向来以赵孟頫作为自己师事的楷模。根据目前的研究我们知道,除了章草以外,文征明几乎涉猎了各种书体,书法史也将他评价为继赵孟頫之后集大成的书家,无论就功力和造诣而言,这种评价他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其中,他传世之作以行草作品尤为多见,曾经有机会拜会过他的大鉴赏家王世贞曾经这样评价他行草风格的渊源:“行笔仿苏、黄、米及《圣教》,晚岁取《圣教》损益之”。正是在博涉诸家的基础上,文征明在此《草书 七言诗》的挥写中,充分发挥自己早年在法度上的所下功力,能够从心所欲,而不逾出规矩之外,体现出一种整齐而又跌宕,酣畅而又从容的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