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西泠秋拍|宋旭《具区林屋图》标明杭嘉湖文人身份的“邑人款”与汾源书屋主人考
时间:2023/03/09 作者:西泠拍卖 来源:西泠拍卖


宋旭(1525 - 1606),世称“苏松派”画坛开山之祖。画史言及宋旭,称其:


善诗。学画沈周,工山水,宗巨然法,擅人物。山水高华苍蔚,峰峦树林苍劲古拙,大幅巨幛,颇有气势。史论言李成、关仝、范宽山水,智妙入神,近代难继,宋旭继起,论者称尚之。


这大致勾勒出他的师法传承、创作风貌、交游结社、活动范围、宗教信仰。



如何全面了解这位先导性人物呢?


宋旭,仿佛是片难被框定的漂流幻境,如杭嘉湖隐现不测的水网,也像他笔下的高斋巨幅,退一步观,又另一片天地。


关于宋旭的籍贯,画史说法不一。本幅画作中的邑人款,作为一个从文化地理上的新发现,看到宋旭对自己杭嘉湖文人身份的自我确称。杭嘉湖的水网,模糊的边界与往来流动,成为杭嘉湖文人生存状态的写照。


宋旭的游历半径,我们以为多在苏松杭嘉湖,熟料他饱览五岳、云游西南、徜徉江浙。其社交磁场,我们以为重在松江,但通过“汾源书屋主人”,又平添巨大的想象空间!


宋旭、汾源书屋主人,两位真是——我行游一生五岳才是起步,你广袖一展轻揽半个文坛。



2022西泠秋拍

Lot 1066

宋 旭(1525~1606)  具区林屋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592年作

270×55cm

RMB: 1,500,000-2,500,000


说明:本件作于1592年,受到学界多方认可,是宋旭写实与创作完美融合的代表。与王蒙《具区林屋》同题,用宿墨隶书题画名,也是宋旭山水的经典题款方式。明代建筑高度的增加使高轴有了发挥空间,本件宋旭大轴即为层峦式构图,在构图和意境上亦有新开拓。宋旭最初活跃于嘉兴地区,后寓居华亭,与莫是龙、陈继儒等有深交。他的艺术贡献之一是对大山堂堂的崇高风格山水的振兴。宋旭擅长创作巨幅山水皆不是吴门和松江派所长,在他一生之中基本保持了艺术的独立性。赵左、沈士充等皆出其门下,被世人称为“苏松派”的开山之祖。



出版:即将出版于《水木湛清华:中国绘画中的自然》。

展览:“水木湛清华:中国绘画中的自然”,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2021年4月至10月。


题签:明宋初晹先生山水真迹。


本幅宋旭罕见山水大轴与王蒙名作《具区林屋图》(中国台北故宫藏)同题,题款方面宋旭也同样在画作右上角题有“具区林屋”四字,是宋旭山水落款的经典题法,并用宿墨书写。


学界大都认为王蒙的《具区林屋》为真迹但被裁去一半,款为后加。此幅宋旭《具区林屋》构图完整,未被裁切,弥足珍贵。


王蒙《具区林屋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具区属于太湖,湖州位于太湖南岸,宋旭作为湖州人,一定非常熟悉太湖的景色,而宋旭与王蒙同为湖州人,本作可称是湖州人仿湖州乡贤写太湖山水之作品,别具乡贤意义。



16世纪最后的几年,宋旭徜徉于江浙、东南山水,常有纪实性的山水佳作流传下来。如万历十九年(1591)作《湖山春晓图》,同年又作《西湖图》。


本件作于1592 年的《具区林屋图》受到学界多方认可,并纳入宋旭研究中,是宋旭写实与创作完美融合的代表。



同题再创造,是向自己所师法的大家发起挑战。珠玉在前,如何迎难而上?


王蒙的技法在“元四家”中最为全面,宋旭除了追摹古人技法再现,更重要的是内心的领悟。可以说,宋旭在山水画面构图和意境上的开拓,来自于他超乎寻常的游历经验。


饱览五岳名山、云游西南地区、徜徉江浙东南山水。


宋旭步履不停直至古稀之年。绘制《具区林屋》那年,宋旭六十七岁。陈继儒在《寿宋石门八十和韵》说他“九十春来八十关,万峰游到几峰湾”。其游历的脚步从北方地区、西南地区至江浙地区。每一次纪游绘画创作背后,都是脚踏实地的山水游历与人物交游。


宋旭行旅足迹示意

饱览五岳名山、云游西南地区

徜徉江浙东南山水


此外,宋旭对王蒙《具区林屋图》的再创造除了山石皴法的再现,在表现太湖方面充满逸趣,在画面构图和意境上作出了新的开拓。




宋旭的艺术贡献之一是对大山堂堂的崇高风格山水的振兴。这得益于他“画山水惟李成、关仝、范宽妙智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前古莫能方驾,近代难继后尘。”(《无声诗史》)宋旭的山水有气势磅礴而深藏不露之感,“运宋之理,行元之格”。


左:王铎《行书 五言诗》214×52cm

中:宋旭《巨区林屋图》270×55cm

右:王蒙《巨区林屋图》68.7×42.5cm


本件宋旭《巨区林屋图》高2.7米,是市场罕见的山水大轴。


他擅长创作巨幅山水皆不是吴门画派和松江画派所长。明朝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增长、建筑材料改变以及设计风尚的变迁,建筑的高度也随之增加,拙政园中书斋“海棠春坞”檐口高度便已超过三米。就像王铎的巨幅书法出现一样,宋旭大轴得以有用武之地。


明 · 李渔《闲情偶记 · 居室部》插图中

换装屏画的情形


本件《具区林屋图》条幅狭长,太湖占据了画面一半,近景为湖石沙草,中景是林屋洞、寺庙和地势低矮的山峦,远景是高耸入云的缥缈峰,这样的层峦式构图将林屋山描绘得气势磅礴,林屋洞口也显得幽静深邃。


画中点景“坐而论道”或“仙人指洞”的点景图式在陆治的《仙山玉洞图》、仇英的《桃源仙境图》、《玉洞仙源图》中均有表现,给画面增添了仙境效果


中景是林屋洞、寺庙和地势低矮的山峦

林屋山本是佛道并存的圣地,两寺与林屋洞绘于一图之中,因此本作可为释道思想互相融合的现象增添依据。


在王蒙的《具区林屋图》中,观者的视线无法随着画面延伸,山石仿佛向面前挤来,不断地截断观者的视线。


而在宋旭的《具区林屋图》中,视线开阔,观者仿佛能置身于画中帆船,随着水路一路前进,最后来到缥缈峰脚下,瞻仰其崇高入云的气魄。



本幅《具区林屋图》中,宋旭落款“汾源书屋”为好友郭汾源的书房。郭汾源似与屠隆交往密切,屠隆曾有诗赠郭氏,字里行间可知二人绝非泛泛之交。在许多释道场合,屠隆常与宋旭同时出现。郭、屠、宋三人当为释道之友。


款识:具区林屋。万历壬辰初秋日,

写于汾源书屋,邑人宋旭初晹识。


宋旭于万历十九年(1591)作《湖山春晓图》卷,这是为身在闽中的友人郭汾源思乡之愁而绘制的“卧游图”。


北京故宫藏 宋旭 为郭汾源作《湖山春晓图》


宋旭 1591 年为郭汾源作《湖山春晓图》(北京故宫藏),1592 年又在汾源书屋作《具区林屋图》,宋旭还曾作《汾源书屋图》(北京故宫藏),无不让人联想到汾源书屋与郭汾源有关,且两人有共同的释道信仰。这似乎可以说明宋旭已经带着发僧身份的需要在本件的创作中了。




关于郭汾源,根据《胡应麟年谱》载《郭汾源墓志铭》:


郭子直(1528-1606),字舜举,别号汾源,崇德人。

隆庆四年举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历官山西冀宁道参议、福建按察司副使,万历二十年二月辞官。


郭汾源嘉靖戊子生,享年七十有九,辞官前三年,万历十七年(1589),胡应麟至浙江,特地为其赴任山西送行并赋诗。



 北京故宫藏 宋旭作《汾源书屋图》


郭汾源社交广泛,新婚时即有王世贞为其写贺诗...


“凡以诗名海内者,如王元美(王世贞)、敬美(王世懋)、汪伯玉(汪道昆)、吴明卿(吴国伦)、李本宁(李维桢)、沈嘉则(沈明臣)、王百穀(王樨登)、屠纬真(屠隆)、万伯修(万世德)、邢子愿(邢侗)、欧祯伯(欧大任)、胡应麟(元瑞)之流,皆把臂定交,互为齐晋。


画史言及宋旭,必称其“与云间莫廷韩,入殳山社,绘白雀寺壁”。殳山诗社的领军人物,就是这件大幅《具区林屋》绘赠对象郭汾源。


21 拷贝.jpg


《具区林屋》上,宋旭落款宣称“邑人”,不难想象汾源书屋访客,都将明白宋旭嘉兴老乡的身份。旅寓一生的他,在各处县志中载录有名,这种老乡的自我身份认同,也成为一张打入本籍文化圈层最亲切的名片。


宋旭曾为郭汾源作诗:安得归来同载酒,与君长醉画图中。两人除了共同的释道信仰,还有理性与感性交替,人格和才华的碰撞。


宋旭有诗文流传,文学修养超越一般画家,在郭汾源的介绍下加入文社,加上明晚期人文地理的价值发现,宋旭行旅见闻广阔,又擅长绘画视觉呈现,还能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直接引发诗文唱和的素材,其受欢迎程度不难想象,其在文人圈层中所受之礼遇也就理所当然。



宋旭作品的纪实性与高超的处理手法常带给观者新鲜的体会。他不作仕女花鸟、艳绿之山水少,未见替人代笔。张庚(1685 ~1760)曾说“少时听闻前辈论及宋旭,辄深诋娸之”。在南北宗的观念下,很难对宋旭有公正评价。




一位游历寓居的旅人竟被推举为

画派支柱


一名四品朝官归乡之年竟与半个文坛

把臂定交


一件长近三米的高斋巨幅画卷相赠

洞天福地


一次与宗师同题的创作挑战古人

超越经典


宋旭 · 郭汾源

具区林屋


万历二十年,行走与退隐

天之涯,海之角

社交“圈外圈”


本场拍卖,特设的专题,虽名为杭嘉湖风景系列,本质上,是寻访杭嘉湖之文人,从画家个体,到文化家族,到文脉群落。


进到历史的风景里,眼光搜寻的,是景,更是景中的人。


于是我们寻找李含渼《嘉兴八景》背后之李日华,寻找宋旭《具区林屋图》背后之郭汾源,寻找项圣谟《夕山秋照图》背后之项元汴,这些杭嘉湖人都不直接在画上,但缺少了他们,杭嘉湖风景绘画便缺乏了人文趣味,有如无根之笔,无源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