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 1038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藤田家族旧藏铜错金银兽面纹方罍
盖铭:作中彝子子孙孙永用享寿
器铭:□子作中□中
说明:此件仿商末周初青铜方罍造型,体量较大,厚重雄浑,足具气势。平面呈长方形,器盖作覆斗形,平顶中央设盖钮。盖缘内置圈口,嵌入器口,扣合严密。器口平,高颈,圆肩深腹,肩部对称两个半环耳,前腹部下方亦作半环耳。腹部下方收束,承以微微外撇的高圈足。盖、身一体,自上而下的棱边、每面中线皆起扉棱,扉棱上以银丝或银片错嵌装饰。方罍满工纹饰,钮部装饰回纹,盖面以扉棱为中心,对称装饰尖角鸟纹,颈部、肩部、足部亦采用交纹对称装饰。肩部正反两面浮雕两个外卷角龙首,三个环耳上同样浮雕龙首。腹部中层装饰外卷角型兽面纹,下层装饰蕉叶纹,蕉叶纹内为两头上尾下的螭龙相对。鸟纹、兽面纹、龙纹皆以错金银工艺成形,金片点缀双目,银片构成身躯,银丝盘卷成云雷纹。方罍通体布满熟润的红斑绿锈,器盖、器口内均刻有铭文,为摹古礼器的典型特征。
罍是商代和西周酒礼器的重要组成,最早出现于商代中期,商末周初最为盛行,著名的皿方罍、亚丑方罍皆为这一时代的产物。西周中期以后,随着周代礼制改革,食器替代酒器成为礼器的主流,罍逐渐消失不见。罍有圆、方之分,其中方罍更为少见,是高等级贵族和高级别祭祀的用器。
青铜礼器退出历史舞台千年后,仿古礼器在北宋时期开始复兴。宋王朝通过恢复三代礼制以强化政权正统性,宋徽宗时期更以《政和五礼新仪》推动大规模礼器仿制。文人士大夫积极投入金石学的研究,《考古图》《宣和博古图》相继问世,为仿制礼器提供了学术依据。皇家和民间的收藏热进一步助长了仿古风尚,也推动了青铜铸造工艺的改良和创新。此时不仅有模仿商周古形的作品,更有将战汉错金银工艺融入商周礼器的新风。历史上仿古之风最为盛行的时代主要在明代与宋代,时人秉承理念“复古以开新”,此件铜错金银方罍工艺精美、气韵雄浑,推测应为明或更早的仿古作品。
A GOLD AND SILVER-INLAID BRONZE VESSEL WITH BEAST PATTERN, LEI, COLLECTED BY FUJITA FAMILY
Provenance: 1.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Fujita family, Japan.
2. Osaka Art Club.
3. Lot 720, Xiamen Poly 2015 Spring Auction.
高:37cm
RMB: 800,000-1,200,000
来源:1.日本藤田家族旧藏;
2.据传由大阪美术俱乐部大会释出;
3.保利厦门2015年春季拍卖会,第720号。
参阅:《古色:十六至十八世纪艺术的仿古风》第III-07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晚期“错金银兽面纹方罍”。
藏者简介:藤田家族是日本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贵族世家,其根源可追溯至日本战国时代。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家族成员在艺术与文化领域有着深厚造诣,尤其热爱收藏中国艺术品,堪称日本私人收藏中国文物的典范。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