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 94
估价RMB: 1,200,000-2,000,000
傅 山(1607~1684)、傅 眉(1628~1683)父子 傅氏家族自留各体书遗稿册
纸本 册页(二十七页)
签条:阳曲傅氏传世墨迹。岁癸卯(2023年)冬,李德仁题。钤印:德仁(朱白)
夹板签条:二傅集锦字册。辛巳夏六月,渭生题签。钤印:武渭生(朱)
著録:1. 《霜红龛集》卷二十六,[清]傅山撰, 清宣统三年(1911)刻本。(傅山一札)
2. 《霜红龛文 明清小品选刊》P194,岳麓书社,1986年。(傅山一札)
3. 《傅山论书画》P75,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傅山一札)
4. 《傅山文论诗论辑注》P23,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傅山一札)
5. 《傅山全书》第7册P4900,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傅眉一札)
6. 《陈批霜红龛集》P719,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年。(傅山一札)
7. 《傅山文选》P124,北岳文艺出版社,2007年。(傅山一札)
8. 《傅山论书画》P86,三晋出版社,2015年。(傅山一札)
9. 《傅山全书》第二册P268、第十九册附录一 傅眉集 卷十P287,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傅山、傅眉一札)
说明:李德仁等题签。
是册集傅山、傅眉父子文稿、随手札记、信札共十四篇,其中两篇见载,其他乃新发现的傅氏佚文。册中所及内容丰富,用多种书体,并擅用典故,大致可分为五个板块:一、金石文字考证(第5、8篇);二、唤儿辈代笔(第4篇);三、至段增(孔加)(第13、14篇);四、劝学及教导(第1、2、9、11篇);五、抄录古文诗词(第3、6、7、10、12篇)。不仅表现了傅山家深厚的文学修养、丰富的经学研究心得、正义的为人处世准则、精湛的书法技艺,更直接应证傅山让儿辈(傅眉等)为其代笔一事,以及傅山父子与《太原段帖》刊刻者段增(孔加)之间深厚的交往,将傅山父子作为遗民、学者、书法家、医学家等多重身份展露无遗,极具史料和文献价值。
册中所用为家中常备纸张、信笺,内容多处见批校圈改痕迹。由后人剪裱成册,是傅氏家族珍藏多年之遗稿,也是彼时傅氏父子作品传世的流行装裱形式。现已知《山水花卉册》(天津博物馆藏,父5子11)、《醉翁先意册》(叶恭绰家族藏,父4子3)、《阳曲傅氏父子遗墨卷》(傅以礼藏,父1子1)、《傅山傅眉父子墨迹册》(李德仁藏,父6子6)等皆是傅氏父子以合册、合卷的集结形式传世,与本册相同。
此册大抵集中书写于傅山号“松侨”之后,即顺治十八年(1661)后,时间跨度较广,是傅山晚年、傅眉中年之作。从册中提及傅山家在山西太原开设药局(约1660年后),父子二人与段增(孔加)的交往(1674年后),傅山“松侨老人”款,以及“儿辈”“吾今年大衰”“头重眼黑”“小子辈”“老夫”“村中不便”“虚稍笔如何书”等词句,还有书法风格判断便可知晓。
值得一提的是,本册中有数篇内容十分有趣,如第一篇“论酒德”、第二篇“劝早勤”等;亦有数篇颇具历史研究意义,如:
第四篇为傅山至儿辈(傅眉等)有关为其代笔的信札。不仅是研究傅山晚年代笔情况最直接的实物证明,信中涉及的人物、“绫扇”“壶中(药店)”“绿紬”等,更是研究傅山家族行医济世踪迹、社会地位、往来交易、明清之际书写材质的重要实物证明。
该信大致内容是:山西晋中广文叔用“绫扇”索要书法作品,由于村中条件不便,你在药店可以直接书写并寄出。有来信一封,看过之后立即写字,并将附在原信中的绿紬(酬金)一起归还。现在持扇的人还没有吃饭,可以在王增敬(文林郎知县)那安排便饭。
“壶中”代指药铺,出自《后汉书·方术转·费长房》中壶翁“悬壶济世”的典故。据考,大约在1660年以后,傅家有了自己的药铺,傅山子傅眉在太原南门附近的玄通观旁设了一个药局,傅山侄傅仁在三桥街开了一家名“卫生馆”的药铺。而恰在此后,傅山知名度越来越大,应酬即书债之事也越来越多,代笔之作便也随之增长。
第五篇为傅山有关“京”字考证,可见其古文字功底极深。此篇应书于1663年前后,因其所用笺纸与傅山至戴廷栻有关丹枫阁极为重要的信札(1663年作,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所用笺纸相同,此后很难见到傅山使用同款笺纸。由此推测,二者应属于同时期作品。
第七篇为傅山小楷抄录《列子·天瑞》一段。傅山对《列子》研究颇深,著有《列子注》。此篇为傅山晚年成熟小楷面貌,且书于其身体欠佳之时,从落款“虚稍笔如何书,阳晁”中可窥探一二。“虚稍”即“虚而稍数”,是中医对脉象的诊断,意为脉搏较弱、频率较高,是体质虚弱的表现。
抄录经典文言并在正文两侧或行间加以批注,是傅山的习惯,且基本全用小行、楷书写。如傅山《啬庐妙翰》卷(中国台北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中节录《庄子》诸篇中的批点方式,与本册如出一辙。
册中最后第十三、十四篇是傅山、傅眉父子至段增有关治学方面的两篇教诲。傅眉是傅山的主要代笔人,又先傅山而亡,其传世落本款的作品十分少见,故更显本册之珍。
更为难得的是,父子二人所作赠予同一上款段增,题作《赠太原段孔佳》与《与段孔佳》,且均见载于文集,为二人传世之名篇名作。其中以“金石搨帖”比喻“治学”的观点亦一致,可见家学,强调做学问必当深究。该观点深深影响着后世,并广为研究。
段增出身于太原东街段氏望族,是著名刻帖《太原段帖》的刊刻者。从其在刻石中自序可知:康熙十三年(1674),段增与傅眉二人经周令树太守介绍,一见如故,后由傅眉引荐,拜傅山为师。此后十余年,傅山经常过往晋源,留宿于段家,亲自教授段增治印、摹刻及书法技艺。康熙二十二年(1683),段增始刻著名的《太原段帖》,耗二载而成,帖中大部分是集傅山1675年至1683年之间所书的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将本册墨迹与文集对比(如表格)。本册可视为文集原稿,其间添漏之处,可再现彼时情景及此信缘起,亦可作为文集日后出版勘误之最初版本,为校勘及完善历史文献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明。如,本册傅眉《与段孔佳》墨迹中“孔加搨帖,破靖六七日归,不五六日复来……请以搨喻”凡91字,《傅山全书》附录一《傅眉集》中全无,然而此段有总起之作用,详细解释了傅山、傅眉父子对段增劝学教诲的原因:段增因考举不中而想另谋生路。故,傅山劝其勿以八股文自限,傅眉劝其不要因功名而忘掉本心,应专心学问,坚持不懈。此段不仅加深了世人对“以搨喻学问”观点的理解,更能反应三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傅山的循循善诱、傅眉的惜才之心。
FU SHAN AND FU MEI CALLIGRAPHY IN VARIOUS SCRIPTS
Ink on paper, album (twenty-seven pages)
Literature: 1. Collected Works of Shuanghongkan, vol. 26, 1911
2. Shuanghongkanwen: Selected Ming-Qing Sketches, p. 194, Yuelu Publishing House, 1986
3. Fu Shan o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 75, Shan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86
4. Compiled and Annotated Literary and Poetic Theories of Fu Shan, p. 23, Shan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86
5. Complete Works of Fu Shan,vol. 7, p. 4900, Shan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91
6. Chen's Annotations on Collected Works of Shuanghongkan, p. 719, Shanx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2007
7. Selected Writings of Fu Shan, p. 124, Beiyue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2007
8. Fu Shan on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p. 86, San Jin Publishing House, 2015
9. Complete Works of Fu Shan, vol. 2, p. 268; vol. 19, Appendix 1: Collected Works of Fu Mei, vol. 10, p. 287, Shanx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6
Note: Titled by Li Deren, et al.
27×12.5cm×27
RMB: 1,200,000-2,000,000
作者简介:1. 傅山(1607~1684),初名鼎臣,字青竹,青主,后改名山,一字仁仲、公之它、傅道人等。入清后又名真山,号朱衣道人,山西阳曲(今属太原市)人。少与孙传庭同学,过目成诵。明亡后,居土穴养母。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儒”,固辞不准。收藏金石甚富,精鉴赏,博通经史诸子和佛道之学,开清代子学研究之风气。工诗文、善书画、各体皆精妙,亦精篆刻、医学,善画山水墨竹,山水纯以骨胜、墨竹气韵生动,为明末书法大家。
2. 傅眉(1628~1983),字寿髦,一作寿毛,一字竹岭,自号小蘖禅,山西阳曲(今属太原市)人。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之子。工诗,擅书画,亦能篆刻,尤精铜者。山水学父法,古朴而有真趣。所作构图新颖,不落俗套,用笔工细。
题签者简介:李德仁(1946~ ),字泽甫,号霁原,斋名存道堂,山西榆次人。擅长中国山水画、书法、书画鉴定。山西大学艺术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荣宝斋画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