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大彻(1524~1610)、王 掞(1645~1728)、龚鼎孳(1616~1673)、汪士鋐(1658~1723)、于敏中(1714~1779)、魏之琇(1722~1772)张廷济(1768~1848)、英 和(1777~1840)等 致张百龄等 明清名贤诗翰册

图录号: 108

估价RMB: 500,000-700,000

108
范大彻(1524~1610)、王 掞(1645~1728)、龚鼎孳(1616~1673)、汪士鋐(1658~1723)、于敏中(1714~1779)、魏之琇(1722~1772)张廷济(1768~1848)、英 和(1777~1840)等 致张百龄等 明清名贤诗翰册
纸本·绢本·绫本·泥金纸本·洒金纸本 册页(共六十页)
木盒题字:明清诸名家墨宝。赤开氏所藏明清诸贤墨迹三十有余纸,或诗词或尺牍,最富翰墨之清韵。余也点检久之,爱玩不能措,因记。昭和十六年(1941)三月廿二日,宪押。
鉴藏印:子韶审定(朱) 
说明:张百龄、罗国俊、谭子受等上款。
FAN DA CHE, WANG YAN, GONG DING ZI, WANG SHI HONG, YU MIN ZHONG, WEI ZHI XIU, ZHANG TING JI, YING HE, ET AL CALLIGRAPHY
Ink on paper·Ink on silk·Ink on satin·Ink on golden-painted paper·Ink on golden-flecked paper, album (sixty pages)
Note: Dedicated to Zhang Bailing, Luo Guojun, Tan Zishou, et al.
尺寸不一(册页尺寸:41.5×29.5cm)  
RMB: 500,000-700,000
作者简介:
1. 英和(1777~1840),初名石桐,字定甫、树琴,号煦斋、梦禅居士,满州正白旗人。德保子。乾隆五十八年进士,授编修,道光二年由户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步军统领、军机大臣。道光七年革职,赏二品,授热河都统。藏书甚富。工书法,与成亲王、刘墉齐名当时。
2. 吴廷燮(1803~1856)字彦宣、研仙,浙江嘉兴海盐人。清词人、画家。诸生。工倚声,善山水。与黄燮清、孙谋、陈作敬辈驰骋骚坛,颇负盛名。室名小梅花馆。著有《小梅花馆诗集》6卷、《小梅花馆词》3卷,另有《楚山清晓图》留于世。
3. 鲁得之(1585~1660后),初名参,字孔孙,号鲁山、千岩、竹史、千岩道人、西湖鲁子,浙江杭州人,寓嘉兴。李日华弟子。工书,亦写兰竹。晚岁右臂病,改用左手写竹,风韵尤佳。
4. 范大彻(1524~1610),字子宣,又字子静,号讷庵。别署南海钓者、灌园叟等。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是藏书家范钦的侄子。嘉靖二十八年(1549)随叔父范钦游京师,题诗于塔壁,被大学士袁炜发现,延聘为塾师,居京师三年,官补国子生。37岁仕官鸿胪寺序班。曾“七奉玺书”,出使琉球、辽东、朝鲜等地区。“进秩二品”。六十七岁时辞官回乡,筑有西园于莫家卷,设有“卧云山房”、“宝墨斋”,专事藏书。其间亦沉溺于字画。“历二十年”,以八十七岁高龄逝世。
5. 蒋宝龄(1781~1840),字子延、有筠,号霞竹、琴东、琴东逸史,江苏昭文(今常熟市)人。道光时寓沪,曾办小蓬莱画会。师从徐涵,工诗、画,山水法文征明,继宗董、巨,后得钱杜指授,松秀超拔,雅近师传。与孙原湘、钱杜、改琦、王学浩、戴熙、程庭鹭、费丹旭等江浙画家、诗人交往,友谊深厚。著有《墨林今话》。
6. 唐寿萼[清],字萲伯,号子珊,吴江(今属苏州)人。诸生。从叶树枚游。工诗,善书。有《绿语楼倚声》初集、续集。
7. 周梦台(1779~1839),字衡阶,一字叔斗,号柳初,又号初庵,吴江(今属苏州)人。诸生。有《茶瓜轩集》。
8. 张秉乾[清],字治平,江宁(今属南京)人。康熙九年由武进士官象山左营守备。海冠犯邑,触石死。工书法。
9. 邵建谟[清],乾隆十三年进士,选陕西兴平知县,未赴任卒。 
10. 王廷鸿[清],字遥青,湖北孝感人。官散馆归班。
11. 戈载[清],字顺卿,一字润卿,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又作杭州人。室名校词读画之斋。诸生,辨词韵,词律最精。工隶书,写意花卉,尤善写梅。著《翠薇花馆词》。
12. 朱紫贵[清],字立斋,号子长,浙江长兴(今属湖州)人。诗人。官杭州府训导。为诗多忧时感事之作。《诸将》《战城南》等诗揭露鸦片战争中清廷的腐败无能,歌颂反侵略英雄。好为长歌,时有感伤情绪,又喜以学问、议论入诗。有《枫江草堂诗稿》。 
13. 于敏中(1714~1779),字叔子,号耐圃,江苏金坛(今属常州)人。乾隆二年状元。授修撰,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四库全书馆正总裁等。工书法,近董其昌。著述颇丰。
14. 林明伦(1723~1757),字穆安,号穆庵,始兴(今属韶关)人。少好读《左传》。乾隆十四年(174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出为衢州知府,廉洁爱民。著有《穆庵诗集》一卷。
15. 梁国治(1723~1786),字阶平、号瑶峰、丰山、梅塘、浙江绍兴人。乾隆十三年状元,授修撰。乾隆四十八年由户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五十年授东阁大学士,五十一年卒,谥“文定”。工书法,宗唐人。著《敬思堂诗文集》。
16. 刘星炜[清],字映榆,号圃三,江苏武进(今属常州)人。乾隆十三年进士,传胪,授编修。三十年有内阁学士升礼部左侍郎,三十一年改工部右侍郎。三十三年工部左侍郎。十九年广东学政,十七年顺天乡试副主考,十八年河南乡试主考。三十三年江西乡试同考官。
17. 范大士[清],字雨奇,一字拙存,如皋(今属南通)贡生。官训导。后由兵部郎中,迁梧州府知府。
18. 顾闻[明],字行之,号九嵕山人,吴县(今苏州)人。嘉靖七年举人。诗书画俱工。
19. 劳之辨(1639~1714),字书升,晚号介岩、介庵,浙江石门县南津乡安邱里(今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崇福镇民利村)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选庶吉士,授户部主事,迁礼部郎中。出为山东提学道佥事,迁贵州粮驿道参议。二十四年,擢通政使参议,迁兵部督捕理事官。官至左副都御史。
20. 李先复(1651~1728),字曲江,南部县(今南充市南部县)人。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初任山东曹县知县,改补湖广大冶县令,以廉能称。三十七年(1698)授陕西道御史。历通政司参议、奉天府府丞、大理寺少卿、鸿胪寺卿。寻迁太仆寺卿。充浙江乡试正考官。四十八年(1709)迁太常寺卿,左副都御史。擢兵部侍郎。五十二年(1713)充会试副考官。五十四年(1715)擢工部尚书。雍正二年(1724)致仕归,囊无余赀。六年(1728)卒于家,年七十八岁。先复工诗,喜吟咏,稿多佚。
21. 陈诜(1643~1722),字叔大,号实斋,海宁盐官(今属嘉兴)人。康熙举人,康熙三十七年(1698)官刑科给事中,疏论捐纳弊端。康熙四十三年迁大理寺少卿,复迁左副都御史。后出为贵州、湖北巡抚。对治理黄河、开垦荒地、推广养蚕、创建书院、革除盐商陋规等均有卓见。康熙五十年升工部尚书。为官以直声著。著有《诗经述》、《资治通鉴述》、《地理述》等。
22. 王掞(1645~1728),字藻儒、藻如,号颛庵,江苏太仓(今属苏州)人。王时敏第八子。康熙九年进士,授编修,康熙四十三年由吏部左侍郎升刑部尚书。其间历工部、兵部、礼部尚书,康熙十四年山东乡试主考,康熙二十四年浙江学政,康熙二十九年顺天乡试主考,五十二年会试主考,康熙五十一年升文渊阁大学士,雍正元年退任。工诗文、善书画,秀逸不群,著有《西田集》。
23. 曹鉴伦[清],字彝士,号蓼怀,嘉善(今属嘉兴)人。康熙十八年进士,官吏部侍郎,词翰并优。 
24. 李莲[清],字石湖,号少峰,钟祥(今属荆门)人。康熙壬午举人,官南昌知县。
25. 徐元正(?~1720),字子贞,一字静园,徐倬子。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授编修,三十九年充会试同考官。在国则事五十年景运方隆之圣主,在家则奉九十岁皇恩优养之老亲,一时传诵其语。著有《清啸楼存草》《鸾坡存草》《德清续志》。 
26. 马瑞辰(1775~1853),字献生,号元伯,桐城(今属安庆)人。清嘉庆十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升郎中,以事罢职。复用为工部员外郎,又以事戍黑龙江。释还主讲白鹿、峄山、庐阳诸书院。瑞辰受其父之学,著《毛诗传笺通释》三十二卷,笃守家法。与长洲陈硕,为清代治《毛诗》最著之三家。
27. 董士锡(1782~1831),字晋卿,一字损甫,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年十六从舅氏张惠言游,清仁宗嘉庆十八年(1813)副榜贡生,候选直隶州州判。著有《齐物论斋集》。
28. 许桂林(1778~1821),字月南,一字同叔,海州(今辽宁海城)人。嘉庆举人。精通古音,兼治易,博学而有创造。著有《许氏说音》《宣西通》《无味斋集》。
29. 张泰初(?~1843),字安甫,号松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仁宗嘉庆年间贡生。著有《花影吹笙谱》,又名《横经堂诗余》。 
30. 傅玉露[清],字阆林,号玉芪,会稽(今绍兴)人,家仁和。康熙乙未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归田后,屡掌直省书院教事。乾隆己巳,巡抚潘思榘聘为鳌峰山长。暇与闽士大夫结文酒之欢,胜地名场,题咏殆遍。与礼部尚书沈德潜纂《杭州西湖志略》。皇帝南幸,恭进称旨,御制诗以为序。旋晋赞善,赐额、赐砚。年八十六卒。 
31. 钱陈群(1686~1774),榜名:陈群,字主敬,号香树、集斋、柘南居士,浙江嘉兴人。康熙六十年进士。授编修。乾隆七年由内阁学士升刑部左侍郎,乾隆十七年退休,乾隆元年直隶学政。工书法,善画松。
32. 鲁治[明],字子化,号岐云,吴郡(江苏苏州)人。生活年代略晚于文征明,与陆治、钱毂大致同时擅长花卉、翎毛,设色妍丽,精巧而见风韵,得宋人之法。
33. 张应均(1732~1798),字星缠,一字心传,号东畬,元和(今属苏州)人。乾隆二十五年、二十七年,两举副贡生,以四库馆誊录得四川泸州州判,后署马边厅事,以终养告归。工诗及书法。善写山水,初得富阳董董邦达相国指授,后师法董源,遂稍变自为一家。善写隶体字,亦能画山水,摹仿黄公望笔法。嘉庆三年卒,年六十七。
34. 查岐昌(1713~1761),字药师,一字石友,号岩门山樵,浙江海宁(今属嘉兴)人。清官员、诗人。诸生。官崇明县令。工诗文。其诗句新异,而散体文尤有法度。著书室曰“得树楼”、“南烛轩”、“巢经阁”、“岩门精舍”。
35. 魏之琇(1722~1772),清代著名医学家,字玉璜(一作玉潢),浙江杭州人。他以补充明代江瓘《名医类案》为己任,历时多年编纂完成60万字的《续名医类案》。该书收录清代以前历代名医临床验案,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345类病症,尤以温热病记载见长。因倾注心血于著述,魏之琇积劳成疾,于书成后不久逝世。
36. 陈用光(1768~1835),字硕士,一字实思,陈道之孙,室名勉学堂,清新(今黎州)钟贤人,文学家。少年时代从学于舅父鲁九皋,成年后又师从姚鼐、翁方纲、嘉庆六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道光二年提升为司业,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右侍郎等。
37. 石韫玉(1756~1837),字执如,一字琢如,号琢堂,又号竹堂,晚号独学老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五十五年状元,官山东按察使。工诗善书,亦作画,兼擅古文。归田后,闭户著书,谢绝尘网,偶弄铁笔亦古雅,如其为人。
38. 龚鼎孳(1616~1673),字孝升,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安徽合肥人。明末清初诗人、文学家,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明崇祯七年(1634年)中进士,官兵科给事中。在明朝任职期间前后弹核周延儒、陈演、王应熊、陈新甲、吕大器等权臣。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后,为直指使。清军入京后,迎降,迁太常寺少卿,后累官礼部尚书。在职期间,常能保护善类,扶掖人才,颇得人心。
39. 张廷济(1768~1848),原名汝霖,字顺安,号叔未,晚号眉寿老人,室名八砖精舍,浙江嘉兴人。嘉庆三年解元。金石学家、书画家。精金石考据之学,收藏鼎彝、碑版书画甚丰。
40. 汪士鋐(1658~1723),字文升,号退谷,又号秋泉,江苏苏州人。康熙三十六年会元,官中允。精书法,与姜宸英称“姜汪”。
41.顾堃(1740~1811),初名陶尊,字尧峻,号思亭,江苏长洲(今苏州)人,直隶宛平籍。乾隆三十八年高宗南巡时钦赐举人,官常州教授。著有《鹤皋草堂集》、《觉非庵笔记》、《思亭文钞》等。
42. 阎孝升[清],蔚州(今属张家口)举人。乾隆丙午任蔚州知县。
43. 吴锡麒(1746~1818),字圣征,号谷人,浙江余杭(今属杭州)人。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授编修。嘉庆六年任国子监祭酒。乾隆四十九、五十五年两任会试同考官。工书法,尤善行楷。
44. 李宗昉(1779~1846),字芝龄,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嘉庆七年进士,授编修,后督贵州学政,累迁侍读学士,督浙江学政,授礼部侍郎。著有《闻妙香室诗集》《闻妙香室文集》《经进集》等。
45. 江藩(1761~1831),清经学家,字子屏,号郑堂,晚署节甫老人,江苏甘泉(今扬州)人。监生。惠栋再传弟子。博综群经,邃于汉人训诂,以考据见长。入阮元幕府多年,仕途坎坷,曾任淮安丽山书院山长。为学独宗汉学,力排宋儒。治易尤得惠栋之真传,融贯荀、虞诸家之说,完成惠栋未竟之业。其他著述甚富,有《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儒渊源记》《尔雅小笺》《隶经文》《乐县考》《国朝经师经义目录》及《炳烛室杂文》等。
46.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一字诚伯,号倦翁、慎斋、小倦游阁外史,安徽泾县(今属宣城)人。1810年移家扬州。嘉庆十三年举人。工书法、篆刻,为邓石如入室弟子,得邓派真传,尤精行、草、隶书,为时所重。 
上款简介:
1. 张百龄(?~1851),榜名百龄,字子颐,号菊溪,汉军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嘉庆十九年由两江总督授协办大学士,与法式善、铁保并称“三才子” 。
2. 罗国俊[清],字九峰,湖南湘乡(今属湘潭)人。散馆授检讨,官至礼部侍郎。
3. 谭子受[清],名光祜,字子受,江西南丰(今属抚州)人。曾任四川夔州府通判,著有《铁笔诗稿》。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