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1654~1722)行书临苏轼满庭芳词

图录号: 837

估价RMB: 5,000,000-8,000,000

成交价RMB: 13,440,000(含佣金)

837
康熙帝(1654~1722)行书临苏轼满庭芳词
绫本手卷
1677年作
识文:御笔。中吕满庭芳。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曰苦无多。坐见黄州载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饮,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际,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元佑六年十月二日眉山苏轼书。
款识:康熙丁巳对临。
钤印:乾坤体元主人(朱)万几余暇(朱)广运之宝(朱)
鉴藏印: 钦训堂世宝御笔书画臣永璥恭记之章(朱)守素园世宝御笔书画臣奕涞恭记之章(朱)憨斋鉴藏(朱)共栽桃李寿山河(朱)
签条: 圣祖御书对临苏轼满庭芳一阙,钦训堂世宝。钤印:子孙保之(朱)钦训堂世宝(白)
出版:《憨斋珍藏书法集》P60-61,岭南美术出版社。
展览:展览:1.“憨斋珍藏书法展”,广东美术馆,2006年2月26日-4月2日。
2.“憨斋珍藏书法展”,汕头市博物馆,2007年3月1日-15日。
说明:1.清宗室永璥、奕涞收藏。 永璥题签。
2. 原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收藏。
EMPEROR KANGXICALLIGRAPHY AFTER SU SHI IN RUNNING SCRIPT
Ink on satin, hand scroll
Dated 1677
Note: 1. Title slip inscribed by Yong Jing;
2.ollected by Qing dynasty's imperial clan Yong Jing and Yi Lai, Wu Nansheng the former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secretary of Guangzhou.
47.5×642cm
RMB: 5,000,000-8,000,000
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年号康熙。世祖第三子。1661~1722在位,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八岁即位。亲政后,智捕鳌拜,永停圈地,发展生产,加强皇权,平定三藩,平噶尔丹,驱逐沙俄,巩固统一。精于儒学,对算学、水利、测量亦多造诣。设馆纂修《明史》、《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等。
藏家简介:1. 永璥(1712~1787),清宗室,辅国公弘晋之子,胤礽之孙。封辅国公,字文玉,号益斋,别号素菊道人。工书善画,以飞白法淡墨写兰石。尤精鉴别,收藏名迹甚富。今世流传书、画,其上有钦训堂藏印者,皆经其品定者。
2. 吴南生(1922~),斋室名憨斋,笔名左慈,广东省汕头市人。1936年肄业于汕头市商务英文专科学校。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历任中共县委书记、中心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等职。建国后曾任吉林市委宣传部长、海南区党委副书记、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中南局副秘书长、农办主任、广东省委书记、深圳市市委书记、市长、广东省政协主席等职。
3.爱新觉罗·奕涞,字长源,号溶川,满州镶蓝旗人,爱新觉罗·永之孙。曾先后任宗人府理事官、江南道御史、稽查内务府鉴察御史等职。

康熙御笔《临苏轼中吕满庭芳》赏析
◎陈超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其文武双全,在治理国家的同时,留心翰墨,可以说书法伴随了康熙的日常生活和政治活动。康熙在少年时期即受其父顺治的影响,仰慕汉文化,积极学习汉人的相关礼仪习俗,幷逐渐对书法产生浓厚兴趣,他在书法上表现出独特的勤奋与聪慧。除了是受汉文化的影响,康熙学习书法更多的是出于对书法艺术的喜爱。
康熙九年,沈荃因善书被招入宫中,后又入值南书房,专教康熙帝书法,之后数年间,又陆续招张英、高士奇、王士祯等饱学善书之士进入南书房,与皇帝共同研习书法。
康熙于书法用功极勤,他曾有一句座右铭:“无一日不写字,无一日不读书,义理自然贯通。”(《清圣祖御制文》)在谈及自己学书经历时,康熙曾谓“朕幼习书,毫素在侧,寒暑靡间。历年以来,手书敕谕、诗文、跋语以及临摹昔人名迹,屡盈笥箧。”(《懋勤殿法帖序》)“朕自幼好临池,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凡古名人之墨迹、石刻,无不细心临摹。积今三十余年,实亦性之所好。”(《东华录》)“朕自幼嗜书法,凡见古人墨迹,必临一过,所临之条幅手卷,将及万余,赏赐人者不下数千。”(《庭训格言》)其用功之勤,由此可见一斑。
康熙早年学书取法较广,“二王”、颜真卿、“宋四家”、赵孟俯等皆有涉猎,尔后则集中精力学习董其昌书法,幷最终形成董字面貌。
康熙早年的书法流传下来的不多,目前多集中在各大博物馆。康熙御笔《临苏轼中吕满庭芳》为楷书绫本手卷,款署“康熙丁巳(1677)对临”,时康熙二十三岁。该卷所临原本当为《石渠宝笈》卷七著录的素绢本大楷书《宋苏轼书满庭芳词一轴》,在乾隆朝编辑《石渠宝笈》时,苏轼原作裱边上已有了康熙时南书房诸臣如张英、张廷讃、孙岳颁等人题识。苏轼原作当在顺治时期即已进入清廷,《石渠宝笈三编•干清宫藏一》著录有《世祖章皇帝(顺治)御临苏轼书满庭芳词》一卷,内容及形制与康熙所临一样,可见康熙所临苏轼法书为顺治所遗留。
《石渠宝笈三编》所著录的顺治、康熙父子《御临苏轼书满庭芳词》三件的尺寸极为相近,无论纸本亦或是绫本,纵长都在一尺三寸三分到一尺三寸五分之间,横长则都在一丈九尺二寸到一丈九尺六寸之间。康熙《御临苏轼中吕满庭芳》一卷的尺寸为纵47.5厘米(约一尺四寸三分),横642厘米(约一丈九尺三寸),尺寸与著录的三件也极为相近。苏轼原作我们今日已无从得见,但这些临作的尺寸与苏轼原作的尺寸应当是较为接近的。据此我们可以推测,康熙临前人法书时,在尺寸上也是要求与原作相近的。
在《御临苏轼中吕满庭芳》一卷上,康熙共钤印三枚,分别为:广运之宝,朱文方印;体元主人,朱文圆印;万几余暇,朱文方印。康熙一生有宝玺120余方,均收录于《康熙宝薮》之中,此三玺亦收录其中。《康熙宝薮》中所收之印,均为原印钤盖,部分印蜕下方还注明用法及用途。如“万几余暇”一印,宜用于御临旧人字帖上,居中及前后俱可用;“体元主人”“万几余暇”在一起出现时,用于御笔大幅,引首不拘用哪一方,俱可与引首相配;在御笔上不记年月的,则用“康熙御笔之宝”。康熙的用印,部分印文是重复的,但在印文尺寸、字体、篆刻形式上均有不同,“体元主人”、“万几余暇”等就属这一类。
康熙早年学书以楷书为主,在众多书家中,尤以临苏书为多,仅临苏轼《中吕满庭芳》就有数件,目前所知的见诸于著录的有三件:《石渠宝笈三编》著录有康熙辛亥(1671年)所临两件,分别为纸本和绫本;《懋勤殿法帖》(八册本,康熙三十八年刻成)第五册也收有康熙《临苏轼中吕满庭芳词》一件。《康熙起居注》还记载了康熙十六年(1677)三月十九日,康熙皇帝“以御笔临苏轼楷书手卷一轴赐(与起居注官喇里沙)”一事。康熙《御临苏轼中吕满庭芳》也是作于1677年,可见这一时期康熙临苏书之多、之勤。
在1677年的《御临苏轼中吕满庭芳》这件手卷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到康熙二十三岁时书法的面貌。在这件临苏轼的作品中,康熙较好的体现了苏书的特征:用笔丰满肥腴,结字扁平,笔划舒展,轻重错落,跌宕生姿。苏字向右上倾的结体,表现的极为到位。康熙曾评价苏轼:“其平生所书以跌宕取势,以雄秀取态。”在临摹这件作品的时候,康熙很好的把握了苏书的这些特点。比起1671年孟夏所临的中吕满庭芳来,康熙大概不会有“愧不能仿佛东坡万一耳”的感慨了吧。但毕竟康熙不是专业书家,他的主要时间和精力还是放在处理政务上,书法只是他在“万几余暇”时的爱好,而且还是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对于苏字的具体细节把握得还不是很到位,整件临作结字规整,部分字稍显生硬,笔划柔弱,略显稚拙,个别字还有复笔的痕迹,这也透露出了康熙在临摹此作时的小心翼翼,力图做到忠于原作,以至于有些拘谨。但恰恰是这些现在看起来的不足之处,为我们今天研究康熙书风的演变过程及其风格的多样化提供了实证,这也是这件作品的文献价值的所在。
康熙《御临苏轼中吕满庭芳》这件作品完成之后,一直在清室里流传。卷前钤有收藏印“钦训堂世宝御笔书画,臣永璥恭记之章”一枚,据此可知,这件作品曾为爱新觉罗•永璥收藏。永璥为康熙皇太子胤礽之孙,《八旗画志》载其工书善画,精鉴别,收藏甚富,书画上有其钦顺堂藏印者,皆经其品定。自己曾祖父的书法,永璥定不会看错,其祖父曾是康熙皇帝最得宠的皇子,康熙赏赐御笔定不会少,胤礽这一支的后人收藏有康熙的书法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该卷还有永璥的题签:“圣祖御书对临苏轼满庭芳一阙,钦训堂世宝。”钤印有二:“子孙保之”、“钦训堂世宝”。由此可见永璥对这件其曾祖父御笔的重视。
永璥收藏的这件康熙御笔,后来由传到了他的孙子爱新觉罗•奕涞的手里,奕涞在卷后也留下了自己的收藏章“守素园世宝御笔书画,臣奕涞恭记之章”,奕涞这枚收藏章在印文内容上也是仿照其祖父永璥的,在印章的形制上也是采用椭圆形印章,印文在印面上也是分列三行,所钤盖的位置一前一后,与其祖父相呼应,且均是钤盖在书卷的最下端,以示对康熙帝的敬畏。
据此可知,康熙的这件御笔在清室里一直是流传有序。到最后收归原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所有,幷加盖了两枚新的收藏印“憨斋鉴藏”、“共栽桃李寿山河”于卷后,这也是这件康熙御笔上留下的最后的印记。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