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 690
估价RMB: 25,000-35,000
粟 裕(1907~1984) 有关新四军车桥战役的文稿二种
文稿 十九页
1978年作
识文:1. 车桥战役的战略意图和时代背景,我可以同你们谈一谈,由你再加以增修即可。粟裕。三月廿九日。
2. 是什么样的作战?
3. 战役胜利之后,饶漱石还给我们以警告,真是他痛心日伪军被我歼灭,由此可见他的叛徒咀脸。
4. 据日文资料,淮宝地区原华中派遣军。
5. 此段写得不够。
6. 车桥敌人工事并不比泾口弱,而是敌人以为他驻的地方处于中心比较安全。我们认为凡是敌人认为比安全的地方,就是我们攻击最易得手的地方。
7. 仓。
8.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9. 应该是“阻击”。
刊载:《军事学术》第五期P50-59,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主办,1978年。
说明:此为粟裕有关车桥战役的文稿2种19页,含《对于车桥战役要讲的一些问题》手稿4页、批校《新四军第一师车桥战役》完整文稿15页,兼及饶漱石。
粟裕的手迹在市场中较为少见。
其中,《对于车桥战役要讲的一些问题》通篇亲笔,就战争的时代背景、敌我双方情形、战略目的及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概括,未见出版。
《新四军第一师车桥战役》文稿有粟裕本款及多处批注、校勘痕迹,作于1978年3月29日,由战史研究部二处顾训中增修后发表在1978年《军事学术》第五期。粟对《新四军第一师车桥战役》一文的批校,是其军事思想的充分体现。1978年初,即此稿批阅前后,粟裕向中央报送了他多年研究和思考未来战争问题的论文。次年,应军事学院和中央党校的要求,于1979年1月分别在两所院校作了研究报告,并在报告的最后部分提出:活跃军事学术思想是发展我军战略战术的重要条件,军事战线也要解放思想,发扬民主。《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军事学术》杂志都刊载了粟裕的报告,对军事领域的拨乱反正、解决现代条件下的作战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军出现了研究现代战争规律的热潮,军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
车桥战役是抗战时期苏中地区战略反攻的标志。1944年3月,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为扩大解放区,进一步打通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解放区的联系,粉碎敌寇“扩展清乡”和“强化屯垦”计划,决定集中约五个团兵力临时编成三个纵队在淮安、宝应以东的车桥地区,采取掏心战术,对敌发动战役进攻。经过激战,我军共歼灭大佐以下日军465人,伪军483人,生俘日军24人,攻克车桥据点,摧毁碉堡五十余座,以伤亡200余人的代价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SU YU] MANUSCRIPT OF THE BATTLE OF CHEQIAO BY THE FIRST DIVISION OF THE NEW FOURTH ARMY
Nineteen pages
Dated 1978
Published: Jun Shi Xue Shu, issue no. 5, pp. 50-59, 1978
Note: Commented by Su Yu.
38.5×26.5cm×15 19×13cm×4
RMB: 25,000-35,000
作者简介:粟裕(1907~1984),原名多珍,曾用名志裕,湖南怀化人,侗族。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十大元帅”之一。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委、中央军委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