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1898~1948) 致林松有关林语堂及文艺学习和创作的信札

图录号: 726

估价RMB: 80,000-120,000

726
朱自清(1898~1948) 致林松有关林语堂及文艺学习和创作的信札
信笺 一通一页
1946年1月16日作
识文:林松君大鉴:接到你两回信,事忙没有覆你,歉歉!你爱好文艺,很好。想成功一个作者,却得下一番苦工夫。你得多读创作的和翻译的文艺作品,多吟味自己的和别人的生活,还得多练习写作——可不必急于发表。林语堂先生受人攻击,不在他的文字,而在他的生活态度。他似乎不很了解现实的中国。祝好!朱自清,卅五,一,十六。  
著录:《朱自清全集 第10卷 日记编下》,朱自清著,朱乔森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
说明:林松上款。
此为朱自清论林语堂、文艺学习和创作的信札,作于1946年1月16日,著录于朱自清日记。《日记》1946年1月16日载“下午至晚写信”,17日“实甫 隐 绍虞 千帆 静希 陈天恩 之彦 林松”“上午转发岱孙信多件”等。
此信为覆林松有关文艺学习而作。朱自清在信中鼓励林松的文艺爱好,并惇告“多读创作的和翻译的文艺作品,多吟味自己的和别人的生活”“多练习写作”,但“不必急于发表”,可见朱自清对年轻学者的珍爱。
所及林语堂受人攻击,或指林因其《枕戈待旦》一书陷入国内外学者的指责舆论风波。该书1944年在美国出版,后相继在多国再版。此书以林语堂抗战期间游国见闻为主,从不同角度阐述中西文化之异同,希望国人树立正确健康的文化观、外交观和人生观等。但此书出版即引起众多人士批评,谓书中描述的中国现状偏离现实,并批判该书的政治立场和目的。对于林语堂遭受的攻击,朱自清认为不在其文字如何,而在于“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现实中国的不了解。这与沈从文曾经批评林氏的“林先生的旅行昆明,为认识中国而来,林先生值得用一个比较庄敬的态度好好认识现代中国”不谋而合。
ZHU ZIQING AUTOGRAPH LETTER SIGNED TO LIN SONG ABOUT LIN YUTANG AND LITERARY AND ARTISTIC STUDY AND CREATION
One page
Dated January 16, 1946
Literature: Complete Works of Zhu Ziqing, vol. 10, Jiangsu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1993
Note: Dedicated to Lin Song.
11×9.5cm  
RMB: 80,000-120,000
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期间参加五四运动,入新潮社。毕业后在浙江、江苏多所中学任教,成为文学研究会早期会员。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年留学英伦,漫游欧陆。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著作等身,有《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朱自清文集》等行世。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