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1899~1946) 最后的新诗《八教授颂》文稿

图录号: 544

估价RMB: 50,000-80,000

成交价RMB: 126,500(含佣金)

544
闻一多(1899~1946) 最后的新诗《八教授颂》文稿
文稿 一页
识文:1. 八教授颂。新中国的学者、文人、思想,一切最可敬佩的二十世纪的经师和人师,为你们的固执,为你们的愚昧,为你们的snobery,为你们“替死的拉住活的”,挽救了五千年文化遗产的丰功伟烈,请接受我这只海贝。听——这里,通过辽远的未来的历史长廊,大海的波涛在赞美你。
2. 政治学家。伊尹、吕尚、管仲、诸葛亮,“这些”你说,“有经纶而缺乏戏剧性的清风亮节”。你的目光,继续在灰尘中搜索,你发现了“高士传”:那边,在辽远的那边!汾水南岸,藐姑射之山中,偃卧著四个童颜鹤发的老翁,忽而又漂浮在商山白云里了,回头却变作一颗客星,给洛阳的钦天监吃了一惊(赶尽是光武帝的大腿一夜给人压麻了),于是一阵笑声。
款识:闻一。
刊载:1.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主办《诗联丛刊》第1期,民国三十七(1948)年6月11日。
2. 《北京盟讯》第7期,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支部编,1986年。
诗文著录:3. 《闻一多诗集》P343-346,闻一多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
4. 《闻一多选集 第1卷》P188-191,闻一多著,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年。
5. 《闻一多全集 卷1》P262-263,闻一多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6. 《闻一多作品精选》P208-209,闻一多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9年。
说明:闻家驷旧藏,由其家属友情提供。
此为闻一多代表作、最后的新诗《八教授颂》手稿,写于1944至1946年间,是闻一多发表《奇迹》十五年后创作的第一首诗,也是闻氏生命中的最后一首诗,体现出诗人政治思想和诗风的转变,其责备和讽刺流露出一个革命者的变革激情,是抗战胜利前后闻氏革命斗争意志的集中、深刻反映,意义非凡。
此为市场上仅见的闻一多诗稿。闻一多为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其在早年留美期间曾创作出家喻户晓的组诗《七子之歌》。
此诗在闻氏殉难前未公开发表,初刊于1948年6月11日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联合主办的《诗联丛刊》第1期;1986年纪念闻一多殉难40周年之际,由闻一多得意门生范宁(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将该诗整理发表在《北京盟讯》第7期;后被广泛收录进各个版本的闻一多全集、诗集、选集等。
此稿与初刊本在诗文内容、排版格式上几乎完全一致,无明显修改痕迹,系定稿。
《八教授颂》原拟作八节,开始创作于1944年7月1日,然而作者在写完第一节《政治学家》后便因故辍笔。诗题中“八教授”分别指张奚若、潘光旦、冯友兰、钱穆、梁宗岱、沈从文、卞之琳及闻氏自己。第一节中“政治学家”即指张奚若(时任西南联大、清华政治系主任,闻一多挚友)。
检《闻一多全集》,1944年7月1日闻氏致张奚若函,谓“整十五年没写诗,今天为你张奚若破戒了,就恕我拿你开刀吧。计划是要和教授阶级算账,除你外,还有潘光旦、冯友兰、钱穆、梁宗岱、沈从文、卞之琳,和闻一多自己等七个冤家,题名曰'八教授颂'”,接著道出其以张作《八教授颂》开篇的理由,称“屈你作陪,并坐首席,有两个用意:(一)'春秋'责备贤者。(二)这里有贤,也有真不肖,而且是天天要见面的,话过火了,太不好意思,如果有你作伴,人家面子上也好看点。”
值得一提的是,1948年7月20日,即闻诗在《诗联丛刊》初刊后不久,《北大半月刊》刊登了张奚若《纪念一多先生死难二周年》一文,谓“一多,顺便再谈一件事,我很可惜你那篇《八教授颂》长诗没有写完,不然,虽然不敢说一定会'与别人有益',但总可增加青年人对于人性的认识,对于社会革命运动进一步的了解。假如你那篇原来可与《八哀诗》媲美的大作没有写成的原因是和我那天与你谈话有关,那我就真的追悔无及了”。由此可知,张、闻二人曾就《八教授颂》的创作展开讨论,而此次晤谈与闻此后的撂笔是否有关仍有待考证。
WEN YIDUO AUTOGRAPH POEM MANUSCRIPT OF BA JIAO SHOU SONG
One page
Published: 1. Collection of Poems and Couplets, issue no. 1, June 11, 1948
2. Newsletter of Beijing Union, issue no. 7, 1986
Literature (poem): 3. Collection of Wen Yiduo's Poems, pp. 343, 346, Sichu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84
4. Anthology of Wen Yiduo, vol. 1, pp. 188-191, Sichuan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1987
5. Complete Works of Wen Yiduo, vol. 1, pp. 262-263, Hube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1993
6. Selected Works of Wen Yiduo, pp. 208-209, Yunn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9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Wen Jiasi and provided by his family.
24.5×15cm
RMB: 50,000-80,000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