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1902~1988) 致崔耕论自身经历及章草流变的长信

图录号: 553

估价RMB: 80,000-100,000

成交价RMB: 126,500(含佣金)

553
沈从文(1902~1988) 致崔耕论自身经历及章草流变的长信
信笺 一通六页(带信封一枚)
1979年5月9日作
识文:崔耕先生:赐书并墨宝,深谢厚意。弟因工作南行于申、杭、苏、宁各博物馆学习约二月,四月末方返回北京,尊函迟覆,极歉。蛰存兄博学多通,系四十年老友,解放后,转治金石,亦深有会通,成就特出。弟则真近于不学无术之三脚猫,四十年前,学习用笔,因缘时会,写了些不三不四小说,解放之前,即经当代大批评家一致否定。解放后不久,所有旧作均因过时而焚毁无遗,即在台湾,亦遭禁止,永远不许印行任何作品。新社会凡事实事求是,必需有真本领才吃得开,冒充作家,路走不通,十分明确,必需承认现实,并尊重现实,因此即早改业,转入历史博物馆工作,不折不扣作了十年说明员,目标并不甚高,原以为十年八年能达到一个“合格说明员”业务水平,便已不错。事实上则在坛坛罐罐华华朵朵间转了卅年,仍难及格,“假里手”终不易改成“真内行”也。……年老记忆力衰退,拉杂书来,不免多胡说处,能恕其荒谬,幸甚。即此,覆颂佳好。沈从文。
题跋:此函归元杰留存。子孙永宝。崔耕,二〇一〇年二月八日,夏历己丑腊月廿五日。钤印:崔耕(朱) 老农(白)
题签:沈从文书札。壬午(2002)年冬,陈天然题。钤印:陈(白) 天然(朱)
刊载:上款人发表专文《沈从文致崔耕的一封信》(带插图),载《河南画报》1992年第1期。
著录:《沈从文全集》第二十五卷P308-310,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
说明:崔耕上款并题跋。陈天然题签。
此为沈从文论自身经历及章草流变的长信,达6页,带信封,作于1979年5月9日,改革开放初期。信中记录的沈从文作品被禁、由文学转向博物馆的经历令人痛心,展现的丰富书法知识则令人佩服,断非如信中所述“假里手终不易改成真内行也”。其中并谈到刘半农、汤尔和、施蛰存、余绍宋、林宰平、章梫、罗敦曧、卓君庸等。
信件影印并全文刊载于《河南画报》1992年第1期,同期刊有崔耕《拜师沈从文》一文,谈及此信由来,自述其“先是向施蛰存先生求教,后经施先生介绍,又向沈从文先生问学,于是就有了这封长长的信函”。
信札通篇可见诸多涂抹及增补改写痕迹,除少数因笔误改写外,其余多为表述内容作限定或补充说明,如将“师颂用笔沉重,和常见隋代小墓志少共同处”旁加行间注并稍事润色,改为“师颂,过去中华影印墨迹以为隋人书,用笔沉重而活泼,惟和常见隋代小墓志少共同处”;将“曹娥碑后书章草一行,似后人伪托”改为“曹娥碑真迹后书章草一行,亦疑后人伪托”;将“用章草书的”改为“用章草书作题跋的”等,不一而足。
写信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刚结束数月,“新社会凡事实事求是”,沈从文社会地位及生活状况开始好转。据沈从文年谱,1978年5月,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受到胡乔木关注。胡将沈从历史博物馆调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并为其配备助手,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室,又住进友谊宾馆进行《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重新校订和增补工作。以后,又在社科院的宿舍给他拨了一套两间半的房子,结束了沈、张夫妇分居两处的生活。信中,沈氏谈及过往小说、书法创作,自谑是“不学无术之三脚猫”“写了些不三不四小说”“地摊上处理品”,可见仍在自我否定。所及“弟因工作南行于申、杭、苏、宁各博物馆学习约二月,四月末方返回北京”,指1979年3月下旬到四月底,沈从文出差南方考察近年新出土文物的行程。
SHEN CONGWEN AUTOGRAPH LETTER SIGNED TO CUI GENG ABOUT HIS OWN EXPERIENCE AND THE CHANGE OF 'ZHANGCAO' SCRIPT
Six pages
Dated May 9, 1979
Published: A Letter from Shen Congwen to Cui Geng, Henan Pictorial, issue no. 1, 1992
Literature: Complete Works of Shen Congwen, vol. 25, pp. 308-310, Beiyue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2002
Note: Dedicated to and inscribed by Cui Geng. Titled by Chen Tianran.
25×19.5cm×6
RMB: 80,000-100,000
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学名岳焕,别名崇文,又名上官碧,室名小小窄而霉斋、芸庐、微斋,湖南凤凰人。著名作家。1928年与丁玲等在上海组织红黑出版社,出版《红黑》月刊。历任《大公报》副刊编辑,西南联大教职,北京大学教授。建国后任职中国历史博物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著有《中国历代服饰研究》等百多种。
上款简介:崔耕(1924~ ),原名启庚,河南郑州人。曾任巩县文化馆首任馆长、河南省考古学会首届理事。擅书法,长期致力于文化艺术与考古研究。1977年,率队在新郑发现并发掘了裴李岗文化遗址,论证“裴李岗文化”早于“仰韶文化”。编辑、出版著述众多,有《密县汉画像砖》《翰墨铸情——耕月堂藏书画选集》《嵩洛访古》《近代碑刻述略》《少林寺碑刻选》《西江月沉长相思》等。
题签者简介:陈天然(1926~2018),河南巩县人,书画家、版画家、诗人,原河南省书协副主席、河南美协副主席和名誉主席、河南省书画院院长。有《陈天然画集》《陈天然书画集》等。

版权声明

西泠拍卖网上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标志、标识、广告、商标、商号、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注册用户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适用之国际公约中有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及/或其它财产所有权法律的保护,为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

未经西泠拍卖网的明确书面特别授权,任何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卖网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西泠拍卖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特别地,本网站所使用的所有软件归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保护。除经本网站特别说明用作销售或免费下载、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复制、修改、经销、转储、发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严格禁止的。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追究经济赔偿和其它侵权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

任何使用者将西泠拍卖网展示的拍品图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业用途、非盈利、非广告目的而纯作个人消费时和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征得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书面特别授权。应遵守著作权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西泠拍卖网及/或相关权利人的权利。